“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 昆明复制“造血式”产业扶贫
米户村樱桃种植初显规模。
西边社区养鸡场卖出第一批鸡。
编者按:“年年扶,年年贫”的传统扶贫“壁垒”,在很多地方存在。如何摆脱传统的扶贫模式?如何让农民增收?如何探寻一条从“根上”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路子……近年来,昆明市扶贫办大胆创新,采用“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让“年年扶,年年贫”的扶贫“壁垒”得到突破。
昆明市地处多山地丘陵的西南高原地区,虽然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但仍然有较多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担子不轻。如何摆脱“年年扶,年年贫”的现状,让贫困户实现脱贫?这是昆明市扶贫工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
自2015年以来,昆明市扶贫办多方研究、探讨,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以“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产业扶贫新路子,改变过去“输血”的传统扶贫模式,直接帮助贫困户“造血”。目前,该模式已经在宜良县、富民县的部分地区得到成功实施。
规模化种植樱桃
米户村人均收入2500多元
6月29日中午,来自昆明市扶贫系统的扶贫工作队从宜良县城出发,汽车在蜿蜒崎岖的乡村公路上行驶1个多小时,来到了宜良县北古城镇米户村,米户村是宜良县实施产业扶贫的贫困村之一。
此时,北古城镇米户村书记李正华正在家门口的樱桃地里冒雨劳作,一见到扶贫工作队的人就走上前来,握住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文的手笑着说:“都很长时间没有下雨了,你们一到甘霖就来了,有了这场雨,我们村今年刚种植的樱桃就能很快长大了”。
李正华说:“今年的樱桃已经摘完了,村委会樱桃共实现采摘收入201万元,人均收入超过2500元,加上务农、打工的收入,贫困户脱贫没有问题。” 米户村里有的樱桃大户种植了20亩左右的樱桃,光樱桃成熟的这两个月就有了10万元左右的收入。
米户村委会能够脱贫致富,不得不提扶贫办。米户村委会地处宜良县城西北边,距离县城29公里,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30人。以前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现种植樱桃,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樱桃种植现在正在发展成为地方特色产业。我们建有米户樱桃合作社,有近400户农户加入。”
“米户村委会具有适宜樱桃生长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樱桃种植是当地农户的收入支柱。由于当地存在樱桃品种少、种植技术低、种植规模小;道路、交易场所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采摘、销售难等问题,成为了制约当地樱桃种植产业发展的瓶颈。导致樱桃种植增产不增收,从业群众受益少,收入有限。”李正华说,针对这些问题,今年在扶贫办的帮助下先后完成了两个樱桃交易场所的新建、新修道路,有效改善了樱桃采摘、销售难等问题。
同时,2015年,在宜良县扶贫办的支持下,米户村委会实施了樱桃种植产业扶贫项目,购买优质樱桃树苗10万余株分发给农户,新增种植面积2000余亩;改良原有品种60亩,3000株;组织技术培训,为米户村委会樱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设养鸡场
西边社区盘活资产收益谋脱贫
与米户村的樱桃产业略有不同,宜良马街镇西边社区以养鸡走出了资产收益的脱贫路。
6月22日,西边社区养鸡场第一批投放的鸡苗养成出栏,每只鸡盈利3.1元,这对于西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永德来说是欣喜的。以这样的收入,年底他就能实现诺言,给丧失劳动能力的21个贫困人口进行折股量化分成,年底每人有1500元的补助。
“照这样的利润来看,今年我们西边养鸡场满负荷养鸡后,预计年可饲养鸡4.5万只,盈利13.9万元左右。除了帮助贫困户脱贫,村集体有了收入,我们可以修建村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陈永德说,在增加集体收入的同时,通过安排6名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阶段性到养鸡场临时务工,按60元/天发工资,又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西边鸡场今年3月建成,有温室大棚鸡舍3座,鸡棚面积1750平方米,棚间距离10米,作为绿化和休息区。按规划,鸡棚每季可养鸡16000只,每年可饲养、出栏三季,出栏肉鸡4.8万只。
陈永德说,这个扶贫项目是与云南大滇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的,由公司提供鸡苗和饲料,鸡苗和饲料的成本在售价之中扣除。
上述养鸡脱贫模式在米户村委会也得到了实施。“目前,米户村委会的磨盘山养鸡场已经投入使用,标准化养殖占地4亩,建有鸡舍、鸡棚、管理用房等设施,配有主动供饲料、供水系统,共饲养鸡苗1.1万只。磨盘山养鸡场已经吸收了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临时务工,平时工资加年底分红,贫困户年底纯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宜良县扶贫办主任赵成龙介绍。
富民县与宜良县相似,也采用了“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根据具体地点的气候环境因地制宜,发展芳香生物产业。
“以前来扶贫的人,都是给我们发一些米、油之类的生活用品,根本不能提高我们的收入。但是,这次的产业扶贫让我们有事可做,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踏实做事的信心。”东村镇中民村的村民关宝说,目前家里种植了4亩多的玫瑰,等来年花开,收入就有希望了。
订单式种花
东村镇加入芳香生物产业
在东村镇中民村,像关宝这样的村民很多,他们从前种植农作物担心销售不出去,现在通过村集体与富民县瑞禾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合作,种出的玫瑰花由该公司收购,让农户不用担心销路。“农户根据我们的要求种植玫瑰花,我们还给予技术支持,收获季节我们集中收购,让农户能够稳定增收。”富民县瑞禾苗木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云说。
中民村民委员会位于东村集镇东北方10公里,距县城65公里,东村镇中民玫瑰种植项目,通过建成种植示范园区、种苗培育区,引导并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订单销售,切实解决农户种、销售难题,带动东村镇中民及其他村委会群众脱贫致富。
在东村镇,这样的项目还有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集薰衣草种植、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项目。该项目一期项目为精油提炼和核心示范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12亩苗圃园,栽种苗木5个品种共4万株。生产环节,厂房建设已经完工,现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2016年底投产;二期项目将在提取车间对面建设一个占地540亩的集观光旅游、休闲体验为主的薰衣草庄园,项目还将在镇内祖库等村委会种植薰衣草1500亩。
“薰衣草精油提取设备还可以用于玫瑰、迷迭香、柠檬草等植物香料精油的提取,该项目实施后,对东村镇农户种植产业提升,促进农户增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带动了东村镇旅游业的发展。”云南西草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从宜良县北古镇米户村的樱桃产业到马街镇西边社区的养殖项目,再到富民县云南西草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种植加工项目,这些都是去年以来昆明市扶贫办努力探寻的产业脱贫新模式。 记者王绍芬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扶贫工作要“造血” 产业项目少不得
目前,“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在宜良县和富民县已经取得了成功。
昆明市扶贫办副主任李文说:“十多年来我们在扶贫工作上不断探索,但年年扶年年贫,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的扶贫模式没有扶到根上,难以让贫困户真正脱贫。只有采取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让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才能从根本上让贫困户脱贫。”
因此,2015年下半年以来,昆明市扶贫办率先在宜良县、富民县探索以资产收益产业脱贫的新路子。采用“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的经营模式,让村民以股份的形式加入到产业中来,不仅年底有分红,平时也可以在企业中打工取得工资收入。同时,还加强了农户主人翁的意识,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卖力。
“昆明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贫困户如何增收?产业扶贫如何做?一直困扰着我们。因此,我们广泛走访了解昆明贫困的原因,并针对贫困原因提出了产业扶贫路子,让政府、企业、村委会、农户全方位合作。”李文说。
这样一来,有助于招商引资;有助于发展集体经济让村委会有集体收入,能充分发挥村集体的作用。贫困户也可以有持续稳定的收入。
下一步,该模式将会在其他县区复制推广。昆明市扶贫办主任杨凡说:“扶贫工作要‘造血’,就要靠产业扶贫,让龙头企业带动每个贫困户都参与一个扶贫产业项目,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昆明日报 记者王绍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