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品”“云企”如何提质增效:升级产业 决胜市场

11.03.2017  11:07

 

 

在云南全球推介活动冷餐会上,香格里拉松露、保山香橼、芥蓝、大理野生葛根以及甜脆百合盛装成“彩云刺身拼”,不经任何烹制的食材,以原汁原味俘获了嘉宾的味蕾。

自然、生态、健康,舌尖上的珍馐是大自然对云南的馈赠;云南元素以绿色为底的惊艳亮相,好山好水中传递出的生态文明理念,引起世界共鸣,搭建起云南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然而,虽然坐拥深厚的资源禀赋、良好的区位优势,但目前我省大部分产业市场化程度依然较低,还处于产业链低端,经济结构单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推动跨越发展,非常需要我们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让好资源产生好效益。

短板 精深加工不足

多年来,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前提下,我省不乏对生态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和实践,旅游业以及以云烟、云花、云菜和“储橙”为代表的“云果”都是利用云南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的特色产业,成为生态资源向市场价值转化的成功范例。

但是,云南绝大部分的农产品依然保持“萝卜白菜装框就卖”的粗放模式,资源中蕴含的市场价值、经济价值,没有充分得到发掘。

以野生食用菌为例,云南的野生食用菌约有800种,分布范围广,几乎遍及全省126个县市,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的3/4,居全国之首,是全球少有的天然野生食用菌种质资源库,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汇排名仅次于烟草、咖啡和蔬菜,是云南一项重要的特色经济产业。据测算,目前自然蕴藏量约50万吨,但2016年全省产量仅为8万吨,存在着停留在传统的初级加工阶段,适应国际市场的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链条短等问题,在国际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云南企业的野生食用菌产品。同样品质的松露,在国际市场每公斤售价可以到达2000欧元,在国内市场上最高时仅为1000多元人民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云茶”。当前,云南茶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云南茶产业仍然存在“小、散、乱、弱”的突出问题,产业集聚度不高。每到春茶上市的季节,遇到市场有风吹草动,分散在大山深处的各家茶农往往陷入拼价格、打乱战的局面,茶贱伤农的事情时有发生。

综上所述,以生物资源为基础,我省大部分特色产业还停留在“产原料、卖原料”,处于原料型、初加工产品生产阶段,体现在初级产品多、低层次开发多,深精加工少、综合利用少,进而对地方财政收入支持小,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尚未充分释放出来。

出路 争取效益最大化

有色金属是云南最大的矿产优势,经过近百年的开采冶炼,云南已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拥有成熟采、选、冶技术的工业企业,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磷肥生产基地,长期以来,对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然而,在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富集地区,片面繁荣的矿业、重化工产业像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等生产要素不断聚集,不知不觉中对其他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形成挤出效应,宏观经济结构呈现重型化、初级化、单一化失衡。外部市场打个“喷嚏”,地方经济就要“重感冒”。

在云南振兴实业集团,我们看到这样的产品构图:铝锌矿开采粗铅冶、电解铅锭、电解锌锭、纯硫酸、磷酸一铵、铅酸蓄电池极板、铅酸蓄电池……从粗加工到深加工、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20多年来企业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完善,清晰地勾画出振兴实业逐渐从矿产开采、粗铅冶炼到蓄电池终端产品,再到废电池再生资源回收循环利用这一全产业链,渐进完善的全过程。

这等于把每一点原料都‘吃干榨尽’。”在被问及全产业链模式带来的优势时,企业负责人用这样一句话形象比喻。去年,面对国际国内有色金属价格大幅跳水,振兴凭借铅酸蓄电池实现稳定生产,产值不降反升,仅蓄电池一项超过13亿元,安全“越冬”。“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讲,有效介入上下游行业,实现全产业链渗透,就能够不断发现新的战略支点,实现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分流与聚拢,提高持续营利的能力,增强化解风险的定力。”如今公司已拥有7家子公司和分厂、1家参股公司,5个生产基地,5大自主品牌以及一个省级研发中心,年产值超20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云南省非公企业百强之列。

振兴实业的“振兴之路”,是我省传统产业实施转型升级、求新求变,摆脱资源型产业结构路径依赖的一个缩影,值得借鉴。

这是公司的新产品,也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昂贵的饮料。”喝一口松茸珍,特殊的香味溢满唇齿之间,南华新世纪公司董事长杨玉升表示,公司与科研机构合力攻关3年、耗资360万元,攻克了松茸多糖萃取技术,使松茸的附加值提升了10倍以上。与此同时,公司从过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为工业企业,上交税利随之翻番。

以野生菌为发端,南华县没有“捡到篮里都是菜”,通过延伸产业链,盯住“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行业,集中力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从小小的菌子中,不仅“”出了工业,还“”出了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联动的新格局。实践表明,我们的许多产业只要依靠科技创新,就能不断拉长产业链、效益链,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提速 新理念开辟新路径

经过多年精心研究、潜心培育,我省农产品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上取得了长足发展,以咖啡、茶叶、鲜切花等为代表的高原特色农业树立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品牌形象。

然而,在人们吃饱、吃好的同时,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多元需求的当下,如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云菜”的故事或许能为我们带来些启示。

2016年9月,举世瞩目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期间,泸西县陆续向峰会供应生鲜蔬菜13车次72.44吨,位于该县金马镇的明康汇生态农业泸西基地成为峰会最主要的“菜篮子”。

接到生产要求后,我们以峰会召开日期倒排生产时间,从7月1日起开始为第一批蔬菜育苗。”技术指导员徐玉龙介绍,在种植过程中,公司采用比国家标准更严苛的技术管控生产,同时严格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杜绝生长激素的使用。

从云南到杭州,供应距离超过2000公里,运输时间超过40小时,而且峰会要求的供应量大、品种多、保鲜要求各不相同。为了让蔬菜在采购、分拣、运输过程中全程保鲜,明康汇生态农业泸西基地将蔬菜分拣为小规格包装,全程冷链配送,通过GPS实时监控车辆行进位置及冷链温度,确保“从源头到餐桌”的好品质。

在种植基地,投资1.2亿元配套建设的加工中心、冷库、低温加工车间、水处理检测室、真空预冷、制冰间、现代化育苗工场、科技实验中心、标准化生产棚、智能节水等设施一应俱全。“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精确、精准、精细的数字化管理替代了以往农民凭经验耕作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才能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基地负责人介绍。

外来大企业、种植大户的入驻,除带来雄厚的生产资金外,还聚集着人才、管理、技术,所形成的标准化高效生产模式,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泸西县农科局工作人员总结道。

云菜”迈出的一大步令人欣喜,也更给我们更多启示,新时期需要新理念、新思路,打开山门,开阔视野,始终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统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集聚,依托核心技术研发,加快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弯道超越、跨越发展,好山好水就一定能产生好效益。

【访谈】

坚持走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之路

记者:好资源产生好效益,我们哪些瓶颈亟待破解?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孙海清:

近年来,我省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云南具有自然条件与生态多样性的特点,容易导致农业生产产地的细碎化和同一产品质量的差异化特征明显,不利于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农民中保持着不同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标准化生产,对农业科技普及推广具有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农业生产受到生产成本与国际市场价格的“双重挤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等我国农业的共性问题,面临着产地与消费地距离远,流通成本高,农产品加工技术总体落后,农产品产业链短,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滞后等困难。

通过现代农业提质增效,让土地产出更多、效益更高。要扬长避短,坚持走高水平的农产品差异化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对与外省、外地同质化的农产品主要以满足本省和周边市场为主,对与外省、外地差异化的农产品,要加大生产规模,打时间差、季节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要加长短板,坚持走生态绿色的农产品长产业链发展战略。发挥产地生态优势,加长同质农产品的产业链,补短板;要拓展功能,坚持走三产业融合的农产品多功能发展战略,发展养生农业、休闲农业,发展健康产业促进农产品产地与消费的新型对接;要强化科技,坚持走科技支撑与引领的农业发展战略,增强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支撑能力;要改善条件,坚持走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之路。加强基础条件改善、培育农业产业品牌,加大农业信息化建设、产业招商、制度创新和经营主体培育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等。

合力扩大文山三七知名度和影响力

记者:三七是云南的一张名片,请问在提升三七产业效益方面,文山有什么举措?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生物三七局局长郑代卹:

三七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有记载,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水源条件,以三七、天麻、当归等为代表的云南地道药材,在省内外、国内外享有盛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健康”理念获得公众认可,为三七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目前,全省文山三七在地面积47.8万亩,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3亿元。

2015年5月,文山州委、州政府召开三七产业发展大会,全力推动文山三七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之后,先后出台了11个文件,为产业发展做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思路和措施,有力地推进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通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实施全产业链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同时政府以形象宣传为主、企业以品牌打造为主,合力扩大文山三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三七价格比2015年的最低时上涨一倍多,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势头。未来,我们将建立质量可追溯体系,提质增效,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产业规划初稿已经通过专家评审,未来文山三七将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千亿元的大产业,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群众致富的现代产业。

培育重点产业焕发经济活力

记者:如何发展新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理白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陆璐:

每一次新型产业的创新突破都将影响经济发展格局,将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弯道超越机会。

省委、省政府明确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与消费制造业八个重点培育产业,我们要明晰思路,寻求突破,消减高行政成本约束、高融资成本约束和高税收成本约束,化解矛盾,焕发经济活力。

去年,大理州成功引进华唐集团落户海东,为大理州的产业结构寻找到新的支撑点,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发力点,未来IT、互联网金融等将成为“不冒烟的工业”,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云报全媒体记者 李树芬 乐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