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把“爱心墙”玩坏?
短短十多天的时间里,用于捐赠衣物的爱心墙在云南遍地开花,但位于昆明北站隧道的一面爱心墙却上演了它一波三折的命运:诞生之初被朋友圈广泛点赞,不到十天却被街道办取缔,没想到才过了1天,爱心墙的命运就来了次“反转”——撤销被取缔,改为放置爱心桶并加强管理。
爱心墙的“命运多舛”折射出的不仅是管理上的缺失,也反映出咱们云南人其实很“有爱”,但在爱心墙这件事上也必须有“心”。
短短几天之内,爱心墙在云南遍地开花却又一波三折,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按时间顺序来捋一捋。
2.4
2月4日,昆明明通巷社区内出现了两堵名为“友善之墙”的爱心墙。爱心人士可以将衣物和生活用品置于此处,需要的人可以免费领取。明通巷社区工作人员每天会对爱心墙进行巡视和清理。
2.5
5日,位于北站隧道的爱心墙开始出现在昆明人的朋友圈内。
2.10
10日,红河建水的迎恩路也出现了由公益机构一堵长约14米的爱心墙。该机构安排人员对爱心墙进行清扫和维护,还号召周边商户的人也共同维护。
2.12
12日,蒙自的多位爱心人士放弃了假期的休息,自己凑钱买来颜料画笔,在蒙自也开辟出一面爱心墙。
2.14
14日,昆明北站隧道爱心墙因无人打理变身旧衣物“垃圾场”被辖区街道办取缔。
2.16
16日,考虑捐赠和受助双方的需要,辖区街道办又撤销取缔北站隧道爱心墙,改为放置爱心桶并加强管理。但更让人惊讶的是,没过一天,爱心桶又被偷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云南的这些爱心墙有的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在管理,有的是由公益机构发起,有的纯粹是由爱心人士自发设置,稍微有点乱,说到底就是缺乏规范管理。缺乏管理的爱心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1 卫生问题
虽然在捐献之前,捐赠衣服都做过消毒处理,但长期暴露在公共场合,供人挑选,也容易滋生细菌。
2 有碍观瞻
在过街地道里建爱心墙,难免会影响通行和美观,因此主管部门屡屡出面喊停。
3 爱心过剩
一些市民捐赠热情高涨,而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旧衣物需求量萎靡,造成城市爱心墙“衣满为患”。
爱心墙的遍地开花说明,爱心已经在云南点燃并迅速扩大。但爱心需要传递,也需要呵护。爱心墙的延续需要各界合力呵护。
1 爱心墙需要有硬保障
爱心墙是爱心传递的窗口,因此组织者必须监管确保每一件衣服干净、卫生,不要传递发霉的爱心。
2 做好共享打通供需屏障
在城市,爱心墙“衣满为患”,而在偏远地区却有不小需求量。爱心墙收集的衣物可转移到有需求的地区。
3 政府监管不能缺位
政府应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保障职能,相关主管部门要出面协调,与民间公益衔接,引导民间慈善组织专业化改造、规范化运行。
4 政府监管不能缺位
作为捐赠者,捐赠、挂到友善之墙的衣服须无破损且经过清洗,贴身衣物不要捐赠。不然不但帮不到别人,反而成了捐赠环节的负担。
为了让爱心墙走得更远更好,各界人士也纷纷支招。
公益慈善论坛: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爱心墙主要是做旧衣捐赠,选址在哪里更合适?怎样设计更美观实用?如何根据相关群体的需求和季节天气的变化,适时调整衣物的种类和数量,并做好防雨、防潮、防晒、防尘、防盗工作?消化不完的衣物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都应该由有专业经验的公益机构,建立一支相对稳定、分工明确的志愿者团队规划管理。
此外,在国内公共场所举行公益活动,通常都需要市政、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的审批,爱心墙的设立应该避免“先斩后奏”式的鲁莽,与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做好沟通,详细规划好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
昆明慈善组织“昆明之美”:
很多地方,爱心墙设立后,市民捐赠积极,但却出现了不适合捐赠的衣物,很多衣物都未经清洗消毒。要让爱心墙这一模式顺利进行,还需社会大众形成更好的捐赠理念和规则。
网友“石榴籽”:
爱心墙不是个人衣柜减负场,不合格的捐赠坚决不上墙,打造有效的供需对接平台,这样才能皆大欢喜。希望更多市民从自己做起,用心维护爱心墙,让它成为一个城市真正的加分项。
网友“晶太郎”
可以借鉴香港市民的做法,捐赠衣服时,附上留言,承诺衣服干净卫生,并留下联系方式。
(综合自中新云南新闻网、云南网、光明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