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好人杨宏健:十年资助改写命运轨迹
得知一个女孩可能因贫辍学,杨宏健好像看到幼时渴盼帮助的自己
刘凯达摄
姓名:杨宏健 年龄:42岁
职务:寻甸回族自治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副主任
10年前,当杨宏健夫妻决定资助一个因家庭贫困快要辍学的女孩时,就决定“只要她愿意念书考得起学校,我们就一直供下去。”现在女孩大学毕业,像杨宏健的妻子一样,成了一名老师。
杨宏健42岁,儿子正上初中,但熟悉他的人都说,杨宏健两口子其实有两个孩子,另外一个是女儿。这个女儿就是杨宏健在2003遇到并资助了10年的贫困学生,名字叫燕儿,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工作了。
杨宏健和妻子早年在寻甸县甸沙乡工作,妻子是甸沙乡中学的一名老师。那年正值开学,一批新学生又踏入了校园,但没几个月,几名学生就因为家庭条件困难面临辍学。学校老师挨个儿摸底,燕儿就是其中之一。杨宏健的妻子去了燕儿家,发现燕儿的父亲精神失常,母亲早已改嫁,家里只剩爷爷奶奶照顾着她,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奶奶爷爷卖点自己种的蔬菜,燕儿已经打算辍学打工去了。回家后,妻子跟杨宏健说起燕儿的情况,非常惋惜,因为看得出燕儿很爱读书。
杨宏健当时默默听着,思考了两天,他跟妻子提出:“要不我们来资助她吧!实在不忍心看到这么爱学习的小姑娘辍学。”妻子同意了。从此,他们的收入除了家用、照顾儿子外,还多了燕儿的一份开支。也就是在那一天,他们下定决心,只要燕儿考得起学校愿意念书,就一直供下去。
燕儿学习勤奋,初中和高中成绩都不错,2009年高考被曲靖师范学院录取。新学期报到那天,杨宏健和妻子像亲生父母般陪伴燕儿到了学校。每个月,杨宏健都会固定把生活费打给燕儿。杨宏健说:“燕儿总觉得给我们家里增加负担,还曾经想去申请助学贷款,可我们没同意,也是怕给她带来就业后的压力。所以燕儿从来都很节约,生活开支每月也就500元,其他钱都用在学习上,有能考的职业考试她也会拼命考取。”
2013年,燕儿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玉溪新平县的一名教师,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燕儿就开始自食其力了。每年放假,燕儿回寻甸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杨宏健家“报到”,没有哪一次不是大包小包带着各种土特产来的。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燕儿第一个想到的也是杨宏健夫妇。而在杨宏健夫妇心里,也把燕儿当成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与她很亲近,就像一家人。
从2003年到2013年,杨宏健一直像抚养自己的孩子一样抚养着燕儿,除了在经济上帮助她,生活上也照顾诸多。国家出台社保政策,杨宏健到处奔走,为的是让燕儿精神失常的父亲能够住进福利院。如果只算经济账,10年间,杨宏健一家在燕儿身上花去了七八万元。杨宏健说:“七八万元也是我们自己辛苦挣来的钱,但这些钱改变了一个女孩的一生,改变了一个家庭,我觉得值!如果当时燕儿辍学了,她现在会过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杨宏健的善举,也与他童年的经历有关。杨宏健说,小时候自己家里条件也很困难,父亲远在东川教书,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一点微薄的收入要负担兄弟姐妹读书生活,确实困难。身为家里的老大,为了给家庭减轻些负担,杨宏健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农活,板车都推坏了3辆。“当时也想着有人能帮自己一把。所以,对我来说,帮助燕儿,也像帮助当年的自己。”(昆明日报 记者王娅然)
编辑:合宇聪责任编辑:合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