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明纪 创业奉献 ——学党章学条例学准则心得体会

30.09.2015  15:30
      学党章、学条例、学准则(以下简称“三学”)是党员洗涤灵魂,激荡正气的务实之举,是增进忠诚干净担当思想自觉的有效举措。广大党员只有学习好遵守好党章、条例、准则,才能切实增强党员意识、规范意识、规矩意识,自觉勘误纠错、固本培元,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强化党员意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三学”活动,就是要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守,努力提高党员意识,牢记党员身分,铭记党员标准,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

      一要坚定理想信念。 党章在总纲中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其基本属性是先进性,我们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断增强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二要增强宗旨意识。 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最广大的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开展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增强为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要增强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 廉政准则》中“八禁止52不准”,其实就是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生活的底线,也是待人处事的底线,更是杜绝违法乱纪行为的底线。共产党员要注重从点滴小事做起,以肩负的责任鞭策自己,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越“底线”、不触红线,廉洁奉公,当好表率。作为党委班子成员要坚定不移的支持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岗双责”要求,切实抓好分管部门、联系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助力于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建设。

      锤炼过硬作风,做群众的贴心人

      “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身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线,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始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重心和落脚点。

      一要持续深入反四风。 “四风之害,在于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四风之疾,在于其顽固反复”,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对党的事业危害极大。我们务必要做到抓恒抓常,不能一曝十寒,功亏一篑;要注重细节,时刻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防微杜渐,多积尺寸之功,以小胜积大胜;要强化监督检查,尤其是要突出《准则》和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在以身作则上见表现,在遵守规矩上见行动,在整改落实上见成效,彰制度之威,显规则之力。

      二要努力推进创新。 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立足于本地实情,精准定位,打破惯性思想和路径依赖,不断提高创新、创造、创意能力,以一往无前的锐气、舍我其谁的豪气、革故鼎新的勇气把我们的工作历史的、创造性的推向纵深。要弘扬一线工作法,经常深入的群众了解问题、听取真言、学习经验、解决困难,甘当群众之靠山,带领群众拔穷根、开富路。

      三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 要时刻做到心里装着群众、感情连着群众、办事想着群众、发展为了群众,真心实意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要深入基层一线,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使广大群众切身作风建设所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和新成效。

      依法履行职责,做发展的开路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认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之成果是我们共产党人对全党、全国和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农村美在于规划之美、落实之美、产业之美、和谐之美、富足之美。我们要把工作做实、做细、做透,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打好消除贫困攻坚战,建设美丽乡村。

      一要围绕主责主业推动发展。 要抓住要点,固本强基,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提升工作效益效能;攻重点,服务中心,规范监督方式,延伸监督深度,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破难点,上下通达,强化代表作用发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桥梁和纽带作用,确保政令畅达、民情通达。

      二要突出中心任务推动发展。 要突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正确处理规划与分步实施的关系,以规划立乡、以落实富乡,推动各阶段时间表、路线图的贯彻与落实;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庄园经济、休闲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推进农业跨越式发展;要大发展林木经济和林下经济,推进林业全面发展;要致力于解决水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加强防汛抗旱工作,全面推进水利事业科学发展;要着力于建设洁净家园、秀美家园,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推进依法治乡进程,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扬邻里守望、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构架中华民族的时代座标,传递中华民族的世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