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考试别老在形式上打转转

04.02.2015  17:40

    推荐年度班级字词、举办音乐汇演、集齐卡片换取与校长的合影……南京市小学的期末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新奇有趣的考题和考试形式,让期末考试变得不再那么严肃可怕。(2月3日《金陵晚报》)

    模仿时下流行的选秀节目,举办一场“班级好声音”评选活动,推荐一个班级年度汉字,集齐卡片换取与校长的合影,这些稀奇古怪、与学习关联度并不大的形式也算考试,的确够奇葩的。

    其实,现在一些小学不止是热衷于奇葩考试,在给学生减负的旗帜下,各种各样的奇葩作业、游戏测验也层出不穷,而且“笑果”甚佳:在表面上给学生减了负,领导满意;没有了考试的压力,学生轻松开心;而舆论更是一边倒地给予好评,替这种“创新”加油打气,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学校投入到这种“奇葩”的游戏之中,并且题目越来越刁钻古怪,形式越来越注重噱头,把一个好端端的考试搞得不伦不类,叫人不得不产生这样的质疑:这究竟是在考试,还是在玩游戏,抑或是在作秀?

    公允地说,减负也好,创新也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好,无论出于哪种目的,这种试图改变评价学生传统方式的尝试无疑是积极的,值得肯定。可问题是,这种尝试如果只有形式的花样百出,而没有评价机制的建立,甚至只限于低年级学生,那这种尝试不过是做做样子、摆个花架子而已,是在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罢了。

    而且,各科的考试如果老是在形式上做文章、打转转,学生家长也不会接受,甚至引起家长的不满:我孩子的学习情况到底如何,总不能通过玩噱头、做游戏来评价吧?更重要的是,学生既然在学校学习,就应该通过考试检测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真实情况,就不该用“奇葩”考试来替代正常的学习评价,甚至穷尽各种办法来博取减负的虚名。

    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开拓孩子的思维和眼界,培养孩子动手、生活等诸方面的能力,如何评价孩子们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才是学校创新的重点。从国外成功的经验来看,完成一件手工作品、写一篇观察日志、进行一次主题讨论都可以作为考察学生的成绩,也都能看出学生能力的高下,这种灵活的评价机制恰恰是我们所欠缺的。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的学校别老抱住“奇葩”考试、“奇葩”作业不放,也别老在“奇葩”考试的形式上打转转,而是要彻底摒弃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以考代教”“以考代管”这种简单粗放的教育理念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过去的重知识轻能力变为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并重,促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均衡发展,并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建立学生能力评价机制,这样即可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也就用不着在“奇葩”考试、“奇葩”作业上玩花头经了。

编辑:张钊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