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青铜文化的代表——大波那铜棺
现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的大波那铜棺于1964年在祥云县大波那村出土。是迄今云南发现最大的青铜器,同时也是全国仅有的一具保存完整的青铜器时代铜棺。
1964年3月祥云县大波那村的村民在取石中发现一座木椁铜棺墓,后经省文物部门发掘出土了一具青铜棺及大量的随葬青铜文物。经测定铸造年代为距今约2350年,约为战国初期。铜棺重达2571千克,长2米,宽0.62米,高0.82米。外形仿一“人”字形两面坡顶的干栏式房屋建筑,由7块可拆卸的青铜板斗合而成,棺壁外表两侧铸满云雷蛇纹,即组成云雷纹之回纹中心均为一蛇头。棺盖外表铸有鸟兽纹,主题为二虎噬一猪,周围有鹰、燕、豹、水鸟等向上作升腾状,具有明显的原始宗教意味。铜棺铸造工艺高超,纹饰精美,为多注口同时浇铸,反映了战国早期洱海地区青铜器铸造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木椁铜棺墓的墓坑为长方形竖井,椁室长3.75米,宽1.1米,深2米。由碳化处理过的巨大方木支彻而成,方木缝隙间用白泥淤塞,椁内放置铜棺。铜棺内葬有1根象征墓主身份和权力的豹头铜杖。椁内随葬有青铜锄、锛、剑、矛、钺,鹦鹉形啄及尊、杯、豆、釜、箸、钟、鼓、葫芦笙和房屋及“六畜”模型等。
据史籍记载,铜棺发现地的“大波那”(古称大勃弄)为古白子国国都,汉设云南县。当地至今保留有记录白子国历史和白子国国王家族仁果(战国)——张龙佑那(汉)——张乐进求(唐)……直至当代大波那张姓的家谱和古碑刻,铜棺中随葬的一根豹头权杖是云南最古老的一根古代权杖,非地方君王者不可能有此特权厚葬。因此,大波那木椁铜棺墓的主人应为古白子国中的重要人物,并且极有可能就是白子国国王中的一位。
大波那木椁铜棺墓是现有的云南青铜文化中年代较早而又有重要代表性的文化遗存。目前考古学的研究一般把云南青铜文化划分为5个类型即:滇池地区,洱海地区,红河流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游和澜沧江下游青铜文化。洱海地区青铜文化早期约从公元前12世纪末至公元前7世纪,以剑川海门口遗址为代表;中期约为公元前5世纪末至公元前4世纪,即春秋末至战国初期,以祥云大波那为代表;晚期为西汉时期,以大理金梭岛为代表。大波那铜棺墓与1975年在楚雄万家坝的79座墓葬中发现的青铜器年代接近,形制相似,代表了云南早期青铜文化的发展成就。
马曜先生在对祥云大波那、楚雄万家坝和滇池地区的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和成熟度上作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后认为:“不论以母系氏族社会为标志的云南新石器文化或继起的奴隶社会为标志的云南青铜器文化,都显示出一条从洱海周围经楚雄向滇池地区发展的线索。”由此可以认为,大波那铜棺无论对研究战国初期洱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发展水平,还是对研究云南青铜文化从滇西洱海地区向滇池地区的传播发展而言,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