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特色蔬菜产业冲刺百亿产值
每年12月到次年1月,北方的田野天寒地冻、风雪飘飞,而地处滇西大地的洱源县右所镇梅和村却阳光明媚、温暖舒适,随着2600多亩“大理紫皮独蒜”渐次进入收获期,辛劳之后的喜悦在梅和村村民的脸上悄悄地浮现出来——近年来,梅和村1815户农民90%以上都种大蒜,种植面积达2600亩,产值突破4000万元,仅此一项即为全村7240多位农民人均增加经济收入5000多元。
发挥集群优势,做强特色品牌
“大理紫皮独蒜”是大理州著名的地理标志产品,其大蒜素含量是普通大蒜的3倍,因其特有的品质和口感,颇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更重要的是,大理大蒜的蒜薹在春节前即大量上市,一月中旬蒜头就可开挖,比北方主产区早熟近4个月,品质与时间差的双重优势极大地提高了大理大蒜的市场空间和产业价值。2014年,大理州以弥渡、洱源和大理等3县市为主产区的大蒜种植面积17.21万亩,总产值达13.6万元,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中东地区,成为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及特色蔬菜中的一大优势产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蒜产业的发展就是大理州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大理州农业产业化与乡镇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茂云告诉记者,大理州生态环境优越,蔬菜种类丰富,是“云菜”系列产品的主要分布区。大理蔬菜以风味浓、口感香和生态安全著称,淡季不淡、周年供应、优质安全、高原品质是大理蔬菜的主要特点。
据了解,目前大理州特色蔬菜产业的集群优势已初步形成:弥渡县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以紫皮独蒜及青菜等为主的特色蔬菜闻名遐迩。此外,祥云辣椒、大理菜豆、剑川彩心马铃薯、洱源荷包豆及青蚕豆、漾濞树头菜等特色蔬菜在国内外市场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祥云县刘厂镇被誉为“世界野生食用菌加工厂”,野生食用菌产品在欧美地区具有很高声誉。
近年来,大理州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为此,州委、州政府出台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庄园发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州农业局制定了相应的贯彻落实办法,加快推进绿色蔬菜等优势产业发展。截至2014年,全州共种植蔬菜94.4万亩、产量170.3万吨、产值50多亿元。全州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194.86万亩,每年实施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达80万亩次以上,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产地140万亩、无公害蔬菜产品12个、绿色食品7个,全州蔬菜加工年产值近30亿多元,年出口创汇1.6亿美元,祥云、弥渡两县已发展成为云南省重要的外销和出口蔬菜产区。目前,全州蔬菜产业综合产值已达80亿元,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引进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发展
在全州特色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提升和市场价值的不断显现,一批具有敏锐市场意识的企业纷纷来到大理,充分发挥技术先进、资本雄厚以及市场营销能力较强等优势,进一步提高全州特色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科技化、品牌化程度和深加工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大理州特色蔬菜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去年,鹤庆县六合乡小米辣一度滞销,在州农业部门的帮助和协调下,祥云县元丰公司负责人丁自明前去考察,并将成熟的小米辣全部收购,破解了当地政府和农户的燃眉之急。如今,元丰公司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客户已经被引进到鹤庆县,投资种植了3000多亩辣椒,不久后,种植面积将扩大到5000亩。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大理州特色蔬菜产业正在向优质、高效和设施化方向快速发展。祥云县龙云公司结合农业庄园建设,一次性流转土地5000亩,其以茄果类为主的1000余亩高效设施栽培蔬菜亩产值已达2万元以上。弥渡县引进山东寿光蔬菜生产企业种植的绿色高效设施蔬菜栽培,平均亩产值达2.5万元,最高亩产值达8万元的高产效益。据统计,目前大理州已培育蔬菜生产种植及加工龙头企业39个,专业合作社523个,辐射带动农户26.3万户,户均增收上万元。
据介绍,今后,大理州将进一步发挥水质好,土壤、空气洁净,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照强、光质好的生态环境优势,连接南亚、东南亚和长江经济带、滇中经济区重要节点的地理地缘优势,以及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蔬菜种植技术相对先进,蔬菜品种和野生蔬菜资源丰富的产业发展基础优势,抢抓滇菜西移的历史机遇,以加快构建100万亩洱海流域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100万亩高原盆坝现代农业示范区和1000万山地林畜茶果药生态产业带为引领,着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冬早蔬菜、淡季蔬菜和森林资源蔬菜产业化开发,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州蔬菜种植面积达120万亩,蔬菜总产260万吨,农业产值55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蔬菜业综合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
本报记者 杨建华 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