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建州60周年】沧桑巨变砥砺前行 大理州生日快乐
22日上午9时许,礼炮响彻洱海畔,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共万余人聚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全民健身中心广场,举行建州60周年庆祝大会。
82岁的周奶奶从南涧县宝华乡赶来参加庆祝大会。“孙女带我来的,她要参加跳菜表演。”说起大理,周奶奶笑道:“现在生活好,交通好,样样方便。以前我最远只去过县城,这次坐两个多小时车就到下关了。”周奶奶说,参加完庆祝大会后,她想去看看三塔,游游洱海。
正如周奶奶所说,60年来,大理州的发展翻天覆地。2015年,大理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亿元,是1956年建州时的64.9倍。
大理州委书记杨宁在庆祝大会上说,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正确道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砥砺前行,铸就了繁荣发展的辉煌业绩,实现了民生福祉的极大改善,谱写了各民族和睦相亲、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的动人篇章。
庆祝大会上,大理州州长杨健接过国家民委颁授给大理州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牌匾。杨健说,白州各族人民将着力夯实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五网”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把大理建成生态文明的标兵、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州庆期间,大理将举行建州60周年综合成就展、生态文明成果展、大理通史展、乡愁大理——大理州民族歌舞精品晚会等活动。这些展览,将从不同角度对大理进行全方位展示,这绝对是个深入了解大理的好机会。
【街访】
大理60年变化 你印象最深是什么?
——李平,男, 66岁,大理市民。 1949年出生的李平出生在巍山,工作在下关。对于大理的发展变化,他感触最深的是公路建设。在上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不发达,李平还坐过烧炭的公共汽车:“上坡时动力不够熄火,重新发动时驾驶员还要在车轮后面垫块三角垫。”上世纪80年代坐公共汽车到昆明要两天。早上8时汽车从下关发车,到巍山约中午12时30分,晚上在南华过夜,第二天下午才能到昆明。如今,下关到昆明、保山、丽江等地都通了高速公路,到巍山1小时、到永平2个小时、到昆明也只需要5个小时。
“时隔15年再到大理,感觉旅游接驳等更便捷,除了以前看景看人文,还有很多个性化内容,一句话,大理更有玩法了。”
——杨帆,女,30岁,游客。杨女士第一次到大理是2001年,那时找私车去洱海边的经历让她记忆深刻,如今大理通达各个景点可租车、乘景区直通车,完善、便捷的接驳,让她感叹:方便且有保障。另外,大理别具一格的客栈文化也很吸引她,被她视之为大理旅游在发展中新生的独特个性。
——又凡,女,35岁,作家。她说,州庆第一天,车流明显增多,但道路畅通,经过214国道时,一辆救护车鸣着警笛,在所有车辆等候红灯时,穿红灯而过,驶向附属医院。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让人真切体会到对生命的尊重,或许因为这一两分钟,被救护者获得新生。这背后有深厚的人文关怀,由此可以窥见白州正和世界接轨,不仅是技术上,在概念上、文化上,也走在前列,体现着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
——谢坚, 25岁,大理州永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工作人员。2013年,谢坚定居大理。“大理是我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看到永平县有合适的岗位就报考了。”谢坚说,刚到永平时,这里人不多,高楼不多,县城还有棚户区。“即便是散步,可选择的地点也有限。”生活3年后,谢坚对永平的印象彻底改变:“这三年里,永平县不仅把东山河片区的棚户区拆除了,还在原址建盖起了小区和街道,散步也多了个好去处。此外320国道提质改建,把两车道变成四车道,让我们去大理更便捷。总体来说,这里发展很快,也比以前更加宜居了。”
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