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倾力打造农村孩子成长乐园
□ 通讯员 段德光
据统计,大理市目前共有未成年人102538人,其中农村中小学生46416 人,留守儿童4352人。近年来,大理市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标准、突出特色,建、管、用紧密结合,为农村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搭建起了良好平台。
实施“全覆盖”工程,办见实效的少年宫。2012年以来,大理市相继建成了5所中央和省级项目学校,6所市级项目学校,实现了11个乡镇中心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全覆盖,受益学生达12600余人。同时,通过采取学校自查、市文明办牵头巡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管理,敦使每所项目学校规范运行,突出特色,并向周边学校延伸,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
推进民族文化传承,办有特色的少年宫。大理市少数民族人口多,民族风情浓郁,以“大理白剧”、“白族霸王鞭”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自实施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以来,大理市把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把各级“非遗”传承人作为少年宫校外辅导员,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银桥镇中学、喜洲镇中心完小等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办了白剧演唱、霸王鞭舞蹈、三道茶表演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活动项目,使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传承民族文化,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建设“一宫两阵地”,办有活力的少年宫。在少年宫活动阵地建设方面,大理市按照“整合资源、一宫两阵地”的建设思路,充分整合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把少年宫的活动阵地延伸到乡镇文化站,利用文化站的图书、体育活动场所、“非遗”传习所等资源,极大地丰富了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内容、活动载体和活动方式。一方面,乡镇文化站资源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另一方面,在寒暑假期间,文化站为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留守儿童举办白族歌舞、白族蜡染等培训活动。通过资源整合、阵地延伸和活动拓展,形成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并重、学期与假期衔接、学校与家庭和社会教育相沟通的育人新空间,促进了农村未成年人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抓好综合素质提升,办立德树人的少年宫。大理市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争做美德少年”等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签名寄语,以及“中国梦”征文演讲、“童心向党”主题歌咏比赛等活动,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有实在、可行的阵地和载体。通过活动的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已成为农村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坚持建好一支队伍,办有特色的少年宫。建好辅导员队伍,一是组织学校专业教师成立辅导员教师队伍,担任各类兴趣小组的辅导老师;二是招募“五老”人员、民间艺人、文体骨干、非遗传承人和各级各类道德模范担任辅导员;三是组织动员有特长的家长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的开展。目前,大理市通过整合师资资源建成了一支业务强、专业精、教学优的辅导员队伍,推动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宫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