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脱贫攻坚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推行“两户合一”识别法
本报记者 张锐 庄俊华
迎着山野吹来的风,穿行于巍山、洱源、宾川、祥云……山坳深处、田间地头,大地间脱贫攻坚的强劲足音在回响,山寨里自强不息向贫困宣战的热浪扑面而来。
晨风中,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南诏镇新村村委会的老支书何成林说着精准识别贫困户的“新村方法”:“为了公平、公正,我们把识别权交给群众,让同村老百姓评议,最终把最穷的农户找出来。”
几十里外,大仓镇新胜村委会大三家村易地扶贫搬迁点,正午的骄阳挡不住群众建新家园的热情,放眼望去,下地基、砌砖墙、上房梁、喷油漆……忙着建房的人们干劲冲天。村民小组长凹开仪指着正拔地而起的座座新房说:“全村要从山上搬下来82户,这一片的50多户房已建得差不多了,下一步栽作物,养土鸡,有家有业,日子就好过了。”
“今年已经割了两次,收入1000多元,这一茬过几天就可以割了,今年试种的一亩灯盏花可收入4000多元,家里还栽了烤烟,养了猪和牛……”在洱源县牛街乡福田村委会旧同村,尝到产业扶贫甜头的建档立卡户杨银春言语中透着喜悦与希望。
这一幕幕,不仅是大理白族自治州脱贫攻坚进行时的缩影,也是一张真切生动、充满希望的脱贫攻坚“大理答卷”。
精准识别 把最穷的农户找出来
山青水秀,苍洱风光,大理是美丽的。然而,全州12个县市中有11个是贫困县,25.41万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民族地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这也是大理的现实所在。
大理不仅要美丽,更要富饶。“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让魅力大理与全国同步小康,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今年以来,州委、州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工作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吹响了加快脱贫攻坚进程的冲锋号。
锁定“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6个贫困乡镇、172个贫困村退出,7.5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脱贫攻坚目标,州委、州政府对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部署:精准识别对象,保证最贫困群众得到帮扶;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实行“挂图作战”;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让贫困农户的造血机能强起来……
使命在召唤,攻坚战尤酣。
新时期脱贫攻坚,最鲜明特征是“精准扶贫”。如何精准?州委、州政府要求,全州脱贫攻坚要从“瞄准乡村”具体到“瞄准一家一户”,从“千篇一律”转向“量身订制”,就是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围绕“精准”,全州上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实施脱贫攻坚,大理州对全州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市有档、州有库”。开启“精准脱贫”以来,大理州对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提出更高要求:创新做法,把最穷的农户找出来,建立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体系和贫困人口销号制,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真正把最穷的农户找出来,今年1月,巍山县创新思路,率先在全州探索将低保户、贫困户“两户合一”进行精准识别的做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再进行入户走访、筛查核实,共退出3137户建档立卡户,新纳入低保3695户,真正识别出了最穷的农户。
总结推广巍山县“两户合一”创新做法,全州各县市全面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推行“两户合一”识别法,各级共组建592支工作队,以进村入户详细核查,严格比较充分评议,张榜公布公开透明等严格程序,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没有劳动力的纳入低保对象,把低保户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管理。全州共筛出不精准对象33957人,符合条件退出69035人,新识别补录贫困人口33959人,全州精准识别出2015年末贫困人口25.41万人,进行精准帮扶。
担当使命 把最重的责任扛起来
精准帮扶,由谁来帮?
“严格实行‘州负总责、县为主体、乡镇实施、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层层立下军令状,保证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不落空。”大理州扶贫办主任施榆兵说。
另一招是全面实行“挂图作战”,从州到县再到乡村和农户,各个层级的“作战图”都要清晰标出扶贫对象分布、脱贫任务规划、脱贫时间表等信息。“‘作战图一挂’,各级干部就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并时刻感到压力在肩,使命在前,做到心里有底,手中有活。按图指挥、按图施工、按图推进、按图督查、按图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在标注着黄、绿、紫箭头和一面面小红旗的“大理州脱贫攻坚作战图”前,州扶贫办副主任杨仁熙数说着大理州脱贫攻坚的新突破。
把压力变成投身脱贫攻坚战的行动,州委、州政府领导带头担当使命,以上率下,一次次走进最贫困、最落后的乡村,察真情、看真贫,挂钩最困难的村子和农户,为全州的脱贫攻坚出主意想办法,切实履行“一线总指挥”的责任与担当。
“脱贫任务艰巨,要求干部必须干在实处,有所作为”。强抽人、抽强人,“阵容强大”的驻村扶贫工作队一竿子插到底,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全覆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白天走村串户,摸清贫困户情况,晚上为贫困户分析贫困原因,思考致富路子。
一份档案一份真情,一户农户一套对策。巍山县南诏镇新村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旭辉指着书橱里摆放整齐的贫困农户档案深有感触地说:“建档立卡不是简单地登记名字,关键是要分析致贫原因,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档案涉及的内容有10多项。”他随手抽出贫困户茶啟军的“脱贫帮扶档案”,记者看到档案里详细记录着家庭成员情况、耕地面积、生活条件、经济收入、致贫原因等。“茶啟军因无资金、缺技术,加之母亲年老体衰、无劳力致贫”,帮扶卡上帮扶责任人和帮扶计划也一目了然。杨旭辉是茶啟军的帮扶责任人。他与茶啟军商议决定,主要靠种烤烟、早蚕豆和养黑山羊、土鸡增加收入。现在茶啟军已种下3亩烤烟,复耕了5亩地,准备7月底种早蚕豆;用产业扶贫资金买的12只黑山羊已下了4只小羊,还养了70多只土鸡。茶啟军增收脱贫的希望正一点一点变成现实。
在大理,与杨旭辉一起工作的还有592支驻村帮扶工作队、4083名驻村帮扶干部,他们一边依靠党员群众,创新工作方法精准识别帮扶对象;一边精准施策“挂图作战”到户,以有针对性的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精准施策 让贫困户的日子好起来
3年脱贫攻坚、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留给大理的时间已不多了。
全力以赴,科学施策。大理州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靠短期措施、常规手段已经难以奏效,需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打好政策组合拳。
加大投入力度,为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快速推进提供资金保障。财政拿出真金白银,今年州级财政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达1.8亿元,比上年增长两倍,县市财政也纷纷增加投入为脱贫攻坚加油添劲;加强资金整合调度,将能整合进入脱贫攻坚规划的项目、资金、政策全部用到脱贫攻坚上。一季度,全州已争取并到位扶贫资金40.17亿元;拓宽投入渠道,创新机制撬动信贷资金投入脱贫攻坚、探索PPP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多渠道资金的投入,为贫困地区注入了发展的活力,让一项项脱贫攻坚的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截至6月初,易地扶贫搬迁已完成投资11亿元,279个安置点全部开工建设;24个整乡推进项目、101个整村推进项目启动建设。
“没有产业,就不可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施榆兵说,大理在脱贫攻坚中始终把“变输血为造血”作为重中之重。由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为贫困的乡村和农户选准富民的产业载体和路子,全州各地的创新和实践是生动而富有成效的。
光给钱给物,不少贫困户往往是有想法没办法,种什么?卖去哪……增收路上的道道难题让贫困农户一筹莫展。创新思路,巍山县庙街镇采取“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引进大理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葡萄生产基地,100户建档立卡户用获得的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企业,这样被葡萄产业链连接的贫困户,一方面每年可获得5000元股本红利,一方面又可到企业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刚在葡萄地里忙完活计的古城村贫困户施燕燕说:“丈夫瘫痪在床,家里靠我支撑,入股公司后,每年可得5000元的分红,打工一年也有1万多元的工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建立贫困村互助社,由贫困农户抱团发展产业,永平县龙门乡大坪坦村互助社126户贫困户抱团发展生态茶叶种植,人均收入达7000元。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个又一个产业脱贫的新亮点蓬勃涌现,在宾川、在祥云、在洱源……“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能增收”的多形式产业扶贫格局下,一批充满生机与活力特色产业,正让贫困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把贫困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乘势而上,动真情、出实招,不断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走向深入,大理如期脱贫,将是一个渐行渐近的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