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逾53%

09.10.2014  13:08

      本报讯(通讯员 周应良) 近年来,我州按照“科教兴农,科技强农,科学富农”的农业科技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契机,把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与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通过努力,全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1年的47.70%提高到2013年的53.49%。

      强化科技支撑成效明显。着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村建设,加大洱海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探索开展洱海流域收集畜禽粪便加工有机肥示范推广,科学制定清洁田园指导意见。目前,全州建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3000口,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17个,大中型沼气4个,农村沼气乡村服务网点122个。累计完成农机补贴资金3.7亿元,补贴机具17.17万台(套),受益农户13.07万户,全州农业机械综合水平从2011年的29.8%提高到2013年的47.5%。

      落实科技增粮措施扎实有力。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要求,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积极争取上级和本级财政投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复种指数,抓实十大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粮食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州粮食总产量达168.75万吨,居全省第四,较2011年的157.29万吨增7.3%,年均增长3.4%,实现了“九连增”;全州粮食平均亩产达360公斤,比2011年增加16公斤;居民人均占有粮481公斤,增加38公斤,居全省第四。

      推进现代种业健康发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育种人才、技术、资源依法向企业流动,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保护科研人员发明创造的合法权益;不断加快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切实加强种子市场监管,进一步强化种子管理队伍建设,促进全州现代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目前,全州有种子企业7家,其中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3家、500万元以上的4家。全州具有优越的杂交玉米制种条件,常年有6万亩左右的杂交玉米制种面积,占全省的30%以上,年生产种子2000万公斤,农民制种收入1.5亿元以上,适宜制种的面积可达10万亩。

      建设人才队伍成果丰硕。稳步推进大理州农科院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组建工作,切实加强农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州级农业部门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9人,获“云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称号4人、“大理州第三届优秀高层次人才”7人,州级农业系统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62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123人。2011年以来,全州农业系统共荣获农业部丰收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8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3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