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不断谱写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新篇章
□ 本报记者 施贵兴
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于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站在特殊时间节点,重要历史总会浮现。
2015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怀着对白州大地的深厚感情和深切牵挂,来到大理考察。总书记的大理之行,深深镌刻在大理发展历史上,给予我们极大鞭策,全州上下备受鼓舞。
保护洱海
以生态永续发展优势
苍山洱海之间、鸳鸯沙洲之上,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充满诗情与画意,尽显安详和恬淡。放眼远望,苍山巍峨、层峦叠翠;临水漫步,洱海碧透、澄明似镜。
徜徉在古生村,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指示言犹在耳。
白州儿女不会忘记,2015年1月20日上午9时许,到大理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古生村。在认真听完洱海保护治理情况汇报后,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任务,要久久为功。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
总书记考察结束后,州委、州人民政府迅速落实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四治一网”,全面实施“七大行动”,切实加大洱海保护治理力度——
2015年10月11日,洱海环湖截污PPP项目在大理市双廊镇开工。这是全力推进“四治一网”工作的重要内容。“四治一网”工作中,我州编制了《洱海保护治理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和8个专项子规划,坚持科学治湖;争取将“十三五”规划中的58个规划项目列入了上级相关规划、38个项目列入了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支持范围,推进工程治湖;建立了6个联合联动执法组,严厉打击侵占湖面滩地、乱排污水、污染河道、私搭乱建等违法行为,开展依法治湖;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促进全民治湖;执行网格化管理,实现洱海保护治理责任全覆盖。
今年1月9日,我州召开动员大会,采取断然措施,开启抢救模式,全面实施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全面打响洱海保护治理攻坚战。两个月后的3月10日,我州召开推进会,加快推进“七大行动”,并于同日成立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指挥部,派出了16个驻乡镇工作队。工作中,广大干部群众以“我不上谁上、我不干谁干、我不护谁护”的坚定决心和顽强干劲,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魄力,全面抓实流域“两违”整治行动、村镇“两污”整治行动、面源污染减量行动、节水治水生态修复行动、截污治污工程提速行动、流域执法监管行动和全民保护洱海行动。
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洱海水质稳定在Ⅲ类,有6个月为Ⅱ类;2016年全年洱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有5个月为Ⅱ类;今年1至5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6月至8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为Ⅲ类。
“欠发达地区要抢抓机遇,弯道超车,绝不能破坏生态。生态保护好,守住了这片青山绿水,投资自然就会来了。”总书记的要求掷地有声。
在保护治理好洱海的同时,我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保护好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3个州级自然保护区,着力打响生态和旅游品牌,加强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实施好退耕还林、公益林管护、天然林保护、重点水源区保护等工程,加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点县、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扎实推进“三清洁”活动,努力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以良好生态永续发展优势。
留住乡愁
以魅力添色幸福大理
飞檐翘角、青瓦白墙、粉墙画壁,古朴大方、优雅整洁、宽敞舒适,红花朵朵、绿树成荫、池水凝碧。古生村村民李德昌的家,与众多白族群众的家没有大的差别。
房屋内的合影照片,小院里的石碑、椅子和茶几,却又透露着不一样。尤其是大门上“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绿野故事多”的对联,意味深长地讲述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置身小院,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德昌一家人和乡亲们“共话乡愁”的情景历历在目。
白州儿女不会忘记,2015年1月20日上午10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德昌家,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愁。总书记说:“你们的房子,很有样子!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会想念的。”
面对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如何留住乡愁?我州精彩解答了这个设问。
留住乡愁,先要记住乡愁。2015年10月23日,我州启动大理十大美丽乡愁评选活动。2016年7月15日,我州再次出发,启动了大理十大美丽乡愁评选系列活动第二季。苍山、洱海、剑川木雕、云龙太极、邓川乳扇、鹤庆奇峰古树梨花、宾川鸡足山、弥渡《小河淌水》、永平黄焖鸡、巍山火巴肉饵丝、火把节、绕三灵、大理三月街、石宝山歌会、扎染、刺绣、大理古城、沙溪小镇……无论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美食小吃、民俗节庆,抑或民族艺术、地方特产,化作大理最美丽的乡愁,寄托着白州儿女对家乡的感情和思念、对故土的流连与眷恋。
留住乡愁,更要呵护乡愁。一方面,我州注重乡愁的物质文化承载,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1个、省级园林县城7个,完成22个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保护规划和10个保护性详细规划编制,共有111个村落分4批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资源、民族味道、乡村风貌。另一方面,我州注重乡愁的非物质文化安放,于2015年7月制定施行了《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管理办法》和《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着力巩固非遗抢救保护成果,延续传统民俗,加强非遗物质文化存续环境保护,关注原住民生活状态,振兴传统工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镌刻民族的记忆、留住共同的乡愁。
“骏马”奔腾
以创新引领工业强州
9月29日,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一如往日,生产正酣。当天下午,正在大理参加澜沧江—湄公河第六次外交联合工作组会议的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湄公河五国代表来到厂区参观。
伴着东南亚客人的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民族企业要通过创新赢得市场”的寄语不断回响。
白州儿女不会忘记,2015年1月20日上午11时许,习近平总书记抵达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等情况。总书记说:“希望力帆骏马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发展壮大,祝愿你们企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铭记关怀,不负重托。州委、州人民政府和力帆骏马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和先进装备支撑的力度,稳固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市场,全力打造云南最大的面向南亚东南亚市场的汽车整车生产、销售及零部件集散基地,并结出了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力帆骏马拥有的发明和专利已达208项。
——2016年7月28日,力帆骏马定位南亚东南亚市场的出口型载货汽车产品下线。
——2016年10月30日,力帆骏马新能源汽车下线。
——2016年11月7日开工的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上登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由力帆骏马代建。
——今年初,力帆骏马汽车零部件铸造加工项目落户祥云。
——今年6月23日,力帆骏马和鹤庆县签订《鹤庆县铝制品加工及客车制造项目投资协议书》,开启了铝制品加工项目和客车制造项目。
——2016年,公司累计完成生产总值194亿元,其中实现出口创汇9295万美元。
嘱托重如千钧,寄语即是厚望。总书记对力帆骏马寄予的希望,也是对整个大理州科技创新的鞭策,还是对大理州工业发展的鼓励。
开启创新驱动的引擎,我州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入滇”落地大理,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州新增专利申请2116件、专利授权1552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474项;成立了全州第一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祥云财富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宾川县被列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共签订“科技入滇”对外科技合作项目33项,25户企业入围全国第四、第五届创新创业大赛,顺丰生物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户企业获全国优胜奖。其中,2015年,开展沪滇科技合作项目12个,新建专家工作站2个、技术中心7个,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户,新增专利524件;2016年,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6个、高新技术企业13户,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31件,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1.1万人。
在“工业强州”的道路上,我州加快大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省级重点园区和5个特色园区规划建设,每年实施80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了工业经济新发展。2015年,全州完成非电工业投资96.6亿元,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1.5亿元,增长7.8%。2016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完成725.7亿元,同比增长7.96%;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户;完成非电工业投资88.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6.2%。
砥砺奋进
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光阴荏苒,1000个日夜转瞬已逝。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我们念兹在兹,无时或忘。
白州儿女不会忘记,2015年1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省人民政府工作汇报时,对云南、对大理工作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大理抓好特色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文化古迹保护等工作。
殷殷嘱托,声声入耳,描绘出一张张宏伟的蓝图——
发展目标更加坚定。州第八次党代会明确,从2017年起的五年,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实现新突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实现新突破,社会治理和法治保障实现新突破。
发展措施更加完善。州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实现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做到抓住新机遇,找准新定位,站位高远谋划发展;把握新常态,抓实新举措,创新思路推动发展;树牢新理念,培育新优势,统筹协调支撑发展;顺应新期盼,取得新成效,改善民生共享发展;落实新要求,汇聚新能量,转变作风保障发展。
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州委八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州委书记陈坚作报告时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把大理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标兵,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世界级旅游休闲度假胜地,滇西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新路子,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千方百计抓发展、护洱海、推改革、惠民生、保稳定、促跨越,在全省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中开创大理绿色发展、共享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殷殷嘱托,化作力量,书写成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路建设成效明显,铁路建设稳步推进,大理机场应急扩容改造和临时口岸建设开工,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水网建设步伐加快,“智慧大理”快速推进。
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加快。不断完善旅游文化、高原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现代物流、矿冶建材六大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企业和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快推进园区建设,稳定粮食和烟叶生产,做大核桃、乳畜、蚕桑、生态茶等优势产业,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州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扎实开展精准识别,加强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抓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帮扶,深入推进沪滇扶贫协作。2016年,全州扶贫开发工作被我省综合评价为“较好”等次。
洱海保护治理实现突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洱海保护治理工作中,成立了州、县市指挥部和工作组,组建了16支驻村工作队,建立了洱海抢救性保护行动科研团队和专家咨询体系,建立了三级督查体系和五级河长体系,深入开展了“七大行动”。保护治理成效被中央电视台重点栏目连续7次专题报道。
城乡规划建设不断加强。以建设宜居大理为目标,规划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成效显著,城镇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特色小镇培育和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切实加强。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措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财政全口径预算等改革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投融资、生态文明等领域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坚持开放带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突出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
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升。学前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7个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2.86%,高考综合成绩稳中有升,职业教育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大理学院成功更名大理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等院校实现招生。州医院改扩建有序推进,州二院完成整体搬迁,州儿童专科医院主体工程完工。文艺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惠民等工作扎实有效,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成效明显,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全面并轨,城乡社会救助扎实有效。每年公开承诺实施的10件惠民实事逐一落实。
民族团结进步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强力帮扶发展滞后的少数民族自然村加快发展。大力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社区,其中2015年2月,洱源县三营镇共和村委会郑家庄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2015年8月,省委作出向郑家庄学习的决定;2016年9月,我州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州”。
殷殷嘱托,念念不忘,凝结作一份份喜人的捷报——
2015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1.1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1亿元、增长3.7%,支出277.4亿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06元,增长11%;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016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74.2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5%,支出294.8亿元、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9371元、9612元,增长8.5%和9.7%;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2017年1至8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7.8%。
回顾过去,大理发展硕果累累、成绩喜人。聚焦当下,大理跨越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放眼未来,大理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大理州广大干部群众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谱写更多辉煌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