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宾川县“五+”产业模式助力脱贫摘帽
大营镇茅草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
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萂村根域限制栽培葡萄扶贫项目建成后,将使134户脱贫。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袁思思 12日至13日,38家中央、省、州媒体的记者走进大理州宾川县,详细了解了宾川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和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云南省第一批12个脱贫摘帽县之一,宾川县打好“组合拳”筑牢致富路,全力实施整乡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重点工程精准发力,确保2016年如期摘帽。
通过对金牛镇柳家湾华侨社区、大营镇大营华侨社区、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大营镇萂村、茅草坪、鸡足山镇寺前村等村镇采访,记者了解到,宾川县结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加强精准扶贫工作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思路,始终把基层党建与扶贫开发“双推进”工作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配备领导班子、制定工作规划、组建扶贫队伍、提供服务、夯实保障、阵地建设六方面精准施力,力促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双推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 实施教育扶贫
“宾川把脱贫攻坚作为县委、县政府2016年的首要工作任务,按照“1157”工作思路,在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2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下派扶贫工作队员270人。”宾川县扶贫办主任史强表示。宾川县采取千户新建、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三种途径保障贫困户住新房,将有效解决4411户贫困户的住房困难。现在,31个集中搬迁点已于2月底全部开工,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贷款7.9亿元,到位资金1.7亿元已全部下拨各乡镇用于搬迁点建设。
为提升素质以及职业技能水平,宾川县实施扶贫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对考入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一本院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给予补助奖励;对依托农业、人社、扶贫、教育等培训资源,围绕第一产业重点做好农业产业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二三产业重点做好实用技能培训。截止目前,已组织开展贫困群众素质提升培训101期,培训贫困群众9375人次。
企业与贫困户建联系 产业扶贫促增收
在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宾川县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观光园、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我们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的‘五+'模式,在挂钩部门县纪委的指导下,在党总支(支部)统领下,成立萂村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牵头流转黑家邑、萂头村土地,并以合作社为主体与宾川华侨庄园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发展高原特色水果、蔬菜、旅游观光等产业,贫困户入股参与分红。”宾川县大营镇党委副书记尹中锋介绍说。
“现在,宾川的优质葡萄、柑桔、特色蔬菜、烤烟、畜牧、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并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道路,通过充分整合财政产业扶持资金、整乡整村推进产业发展资金、产业发展互助社资金,加强对贫困户的产业扶持和技术指导培训,鼓励贫困户培育优势大产业,达到取长不断、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县扶贫办主任史强指出,在2015年发放1.2亿元到户贴息产业扶持贷款基础上,2016年发放4亿元到户贴息产业扶持贷款。
转移贫困劳动力 完善公共服务
“我们大力推行了‘千人劳力转移,助农增收脱贫'工程针,对全县有转移就业意愿的2695名贫困劳动力,按镇内、县内跨镇、县外三种转移方式制定转移计划和措施。”县扶贫办主任史强介绍说,各级挂包部门对接联系用工企业,由县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根据用工需求,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后,将贫困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合作社或农业庄园、种植大户等务工就业。目前,已完成转移1240人,每人每月纯收入不低于2100元。
此外,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宾川县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详实完备、动态更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将需医疗救助扶持的2716户贫困户全部纳入新农合,对缴纳资金困难的特困户,由县财政解决。
据悉,宾川县是云南省开展扶贫开发责任、权力、任务、资金“四到县”的首批52个试点县之一,全县有平川、乔甸、鸡足山3个贫困乡镇、23个贫特困村委会、263个贫困自然村、13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该县共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5945万元,安排县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省州县定点挂钩帮扶部门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42.55万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894万元,筹集扶贫捐款961.6万元。对58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户1000元的种苗、种畜补助扶持发展家庭种养殖业;发放1.2亿元到户产业扶贫贴息贷款,对320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每户5万元以内的贴息贷款,切实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