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大潮迭起 智能硬件量产难过众筹关
如今,智能硬件类产品上市前先众筹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内几大众筹平台也频频曝出超千万级别的众筹产品。但在众筹火热的背景下,不少智能硬件团队也面临着新的尴尬。
一家坐落于中关村创业大街且有媒体背景的孵化器,从年初以来,已经陆续帮助其孵化的十几家初创硬件团队做产品发布,产品涉及健康、医疗、VR、可穿戴等多个领域。但据记者从这家孵化器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十几款智能硬件产品在众筹成功后继续量产并销售的,只有三款。
硬件类产品做众筹各抱目的
对大多数公司来讲,众筹已经成为产品上市前一个重要的营销渠道。
为了能吸引更多品牌,做大平台规模,国内两家主要众筹平台都制定了优惠的扶持政策。淘宝众筹对平台上的项目完全免收服务费,而京东众筹在项目成功后也只收取募集额3%的平台服务费。除此之外,对于优质的众筹项目,在众筹期间,平台也会利用页面、客户端APP、线下渠道、媒体等资源为其做推广。
一家曾在淘宝众筹创下千万级别募资额度的杭州创业公司对记者表示,与传统营销相比,通过众筹能获得媒体及用户更广泛的关注,而资金投入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初创企业来讲,没有多少营销资源,也没有多少钱打广告。而京东或阿里的电商平台则会把你的用户群集中在这里。”KidsMore联合创始人July对记者表示,京东阿里提供的一条龙服务,对初创企业帮助很大,这也让没有任何渠道资源的创业团队在初期迫切需要大平台为其启动助力。
众筹后硬件产品的命运究竟如何?
据京东众筹相关人士透露,为了保证众筹项目的上线质量,京东会经过3次评审才会让过审的项目上线。这样的措施使得众筹整体成功率能达到90%左右。但对于众筹后硬件产品的量产进行线上销售的比例,京东与淘宝众筹均没有明确的数据。
据了解,由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其产品在众筹前大多已经有生产排期,上众筹往往是出于前期营销的目的,因此在众筹结束后一般都会规模化量产。
淘宝众筹总经理高征对记者表示,众筹完成但后续不再生产的情况,一般出现在硬件初创团队中。这些团队参与众筹的项目大多数偏早期。这也意味着产品不成熟及不靠谱。这种情况下产品失败的机率相当高。既然失败,也就不存在后续量产了。淘宝众筹项目在上线标准上也非常严格,据称,目前在淘宝众筹报名的项目已经超过43000个,但上线的仅有2200个,通过比率只有5%左右。
创客大爆炸联合创始人李洪刚认为,有了众筹平台之后,创业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鼓励“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创业团队可以不断地通过众筹平台来试错,通过众筹让产品不断迭代,从中积累经验。这样的方式,对大学生创业更有教育意义。
搜狐科技此前报道的一个智能码表的项目,就通过这样的形式,在为其后续产品积累经验。据其联合创始人许新桢透露,第一代码表在众筹后并没有量产,通过第一批众筹用户的反馈,他们在后续产品中做了改良升级,预计不久会推出新一代产品。
曲奇智能自行车在众筹结束后,也选择了后续不进行量产。从众筹页面的数据来看,曲奇自行车第一次众筹共“卖出”约2000辆。CEO吴俊斌则对记者表示,受限于团队的规模,曲奇并没有实力去维护更多的用户。放弃大规模的量产,而先服务好首批用户,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助于曲奇的后续成长。
如何避免硬件产品见光死?
高征认为,与众筹契合度最高的其实是“成熟的初创团队”。这种团队虽然是初创,但在产品控制应该是成熟的。公司控制者要具有技术、产品等深厚功底。这类团队做众筹出发点是为了公司发展,产品就会有延续。
如果初创团队本着利用众筹平台来做营销的态度,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拿众筹打品牌及做市场预测。这种项目虽然会有很好营销传播,但由于出发点和能力问题,反而后续也不容易延续。在不少创业团队比较浮躁的现实情况下,这种例子其实有很多。
如果众筹平台审核是本着为项目支持者负责的态度,那就会要求众筹的产品到达有准确排期的时候才能上线。产品有了准确排期,往往也意味着团队已经要开始开模具、试产。此时开始众筹的项目往往延续性就相当高。
高征对记者表示,要避免智能硬件众筹后见光死,就需要众筹平台回归本质,并做好线上孵化的工作。从供应链生产、产品营销、销售、智能化平台、投融资等方面做好众筹后的对接,为创业团队提供全面服务。不具备上述能力的众筹平台是缺位的,对硬件团队及消费者都无法承担相应责任。
来源:搜狐科技 作者: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