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旅游 不一样的“风景”
本报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省委、省政府培育发展云南大旅游产业的战略部署,犹如一声春雷,预示着云南旅游产业大发展的美好“风景”。
曾经,旅游不过是吃喝玩乐的小事情;现在,它变成了事关全省加快转型升级促发展的大产业。
曾经,旅游仅仅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现在,它是各级领导干部、各界专家学者热议的重大命题。
曾经,旅游只是一部分人的享乐;现在,它已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旅游行为及其产生的经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大旅游名副其实。”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蒙睿认为,几乎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完全和旅游划清界限,几乎没有哪个城市或乡村可以完全拒绝旅游者进入,几乎没有什么人可以完全不参与旅游行为,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旅游需求将更加多样、旅游消费将更加旺盛、旅游产业将更加壮大。
到2020年,全省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这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发展预期目标。它符合云南旅游实际和产业发展趋势:201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新要求,融合发展成为新路径;如今,培育大旅游产业将重点发展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康体休闲与健康服务业,随着产业融合效应的发酵,各关联产业将呈现出共同壮大市场规模的广阔前景。
发展有底蕴
对云南来说,培育发展大旅游产业独具底蕴与优势。去冬今春,微信上盛传一条信息:“关于2014的60则预言,其中,第29条是:销售罐装空气不再是空谈——我们大可以今天买罐云南的空气品品,明天买瓶冰岛的空气试试,有些人还非要从空气里咂摸出点前味、后香、余韵来。”
事实上,当全国许多城市被雾霾折磨的时候,云南的碧水蓝天、清新空气确实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产品。“有一种空气叫云南。”正因为如此,才有游客认为云南就是一个大景区,机场就是景区入口。当然,从专业角度分析,云南有5张独特的旅游名片。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段跃庆介绍,云南具有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之美、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之美、古朴悠远的历史文化之美、气候宜人的生态环境之美和地处西南桥头堡的区位之利。
5张名片,张张诱人。那些爱上云南、来了就不想走的游客,甚至给自己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云归派”。其中,大理是他们钟爱的栖息地之一。爱云南的力量增添了当地党委、政府发展大旅游的信心,就在省委九届八次全会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后的第3天,也就是8月3日,《建设大理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旅游合作示范区规划思路研究》在昆明通过专家评审。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书记梁志敏表示,先导示范区建设今年就要开始干,把思路变成规划,加快推进现有项目建设,同时,主动作为,争取把这一项目列入全省5个万亿元大产业的发展规划,再力争跻身国家战略层面。他说:“大理不仅是大理人的、云南人的、中国人的大理,我们要把这块热土建成世界的大理。”
其实,大理只是一个缩影,而今,整个云南都已为发展大旅游动起来了。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内聚外融”的思路,深入实现旅游开发与城镇、文化、产业、生态、乡村建设和沿边开放“六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战略,优化大空间布局、健全大产品体系、培育大市场主体、搭建大营销平台、开创大开放格局、强化大科技支撑、完善大基础设施、深化大产业改革,做大做强旅游要素产业、民族文化产业、旅游加工制造业、健康服务业,努力构建产业规模大、产出大、带动大、效益大的现代大旅游产业体系,推动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的有效对接,促进旅游消费由产业链末端向全产业覆盖,大幅度提高旅游产出水平。
融合促升级
如何把潜力激活为动力?利用旅游业综合性强、关联度广、外向度高、带动性大的特点,通过整体谋划,可以助力资源整合、产业融合及优势产业集群和全产业链的打造,助力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有利于云南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转型升级的综合效益。
发展大旅游、火车也帮忙。9月12日12时10分,“丽江号”民族文化品牌列车从昆明火车站准时开出,这是西南地区开行的首对每日运行的高等级旅客列车。此前,“红河号”、“石林号”、“大理号”民族文化品牌列车对宣传云南旅游发挥了积极作用。“‘丽江号’将面向社会办理团体票和包车业务,更好地整合旅游资源,无缝衔接旅行的其他环节,服务大旅游产业发展。”广通车务段党委书记吴华谈道,“旅游蛋糕”越做越大,铁路方面在寻找与旅游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实际上,“联姻”效果最明显的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云南文投集团董事长陶国相深有感触,从演艺产业入手,到旅游景区提升改造,再到收购旅行社,文投集团在旅游板块的扩张发展大有可为。目前,《吴哥的微笑》在柬埔寨演出成功,驻石林项目《梦幻阿诗玛》年内将落地演出;香格里拉蓝月山谷、巴拉格宗景区,丰富了文化内涵,完善了服务功能,游客接待量大幅增长;继去年收购河口国旅之后,今年要建立新的管理运营机制,并以河口国旅为基础,开发推广边境游、跨境游等新产品。“我们要加强调研、论证工作,尝试多模式开发,抢抓机遇、抢占商机。”陶国相胸有成竹。
“联姻”颇具创意的是旅游与生态的融合发展,从2006年开始创建的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到现在的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昭通大山包国家公园等,新模式创造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赢的喜人景象。
今年1月24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野生灰叶猴惊现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更令人称奇的是,其中一只被称为“灰姑娘”的小猴子单独留在了公园,成为动物明星。美国环球公园协会、海峡卫视乐享新生活等多家海内外机构闻讯而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踏访。3月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专家组成员何晓瑞实地调研后推测:当地的生态保护对环境提升作用很大,这里已基本适合灰叶猴这种对环境挑剔的动物生存了。“旅游不仅仅是游乐,更应该是对自然的敬畏、朝圣。”云南湄公河集团董事长俞锦方身为景区负责人高兴地说:“我们要把绿色旅游的誓言坚守到底。”
至今,关于“灰姑娘”的科考之旅还在继续,来看稀奇的、来搞研究的各种游客不断增多,这使得“生态云南”、“宜居云南”等旅游新卖点逐渐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久的将来,从观光到休闲度假再到康复、学习、体育、科考等旅游花样的增多,必将提升云南旅游产业层次、完善大旅游产业体系。
创意显特色
云南发展旅游,不仅乐了游客,也富了百姓。曲靖罗平农民种油菜种得好,把菜园种成花园,继而围绕“一朵花”发展“全产业链”,花蜜、花粉、菜油等旅游商品受到游客喜爱,创造了惊人的油菜花经济。昆明朵亩农民种玫瑰,花香遍野引来观光客,花儿采摘后还可以做干花、做美食、做香精,百姓把玫瑰叫做幸福花。红河泸西种植万寿菊,给群山披“金甲”,不仅引来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还招来了生物科技公司。
这就是神奇彩云南,播种创意、点燃激情、延伸产业、做大旅游。其中,旅游商品是旅游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大有可为。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对此高度关注,今年6月6日,他来到昆明出席第2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2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巡视云南旅游展区时指示:“近年来,云南旅游业发展得很好,希望更加突出民族元素,把旅游商品做得更具特色。”
去年9月27日,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文产办与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共同主办了“2013·美丽云南”主题创意活动展览。美人蕉玉雕创意设计,将美人蕉这种花儿的造型与少女婀娜多姿的体形结合,赋予了翡翠灵性。剑川木雕与鹤庆银饰两种工艺的嫁接,诞生了银木结合的新潮饰品。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系主任万凡、产品设计系主任游峭等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道:创意设计,能够让美丽云南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实现“蝶变”。此项活动中的不少设计已通过多种方式逐步走入旅游商品市场,受到了游客喜爱。
云南发展大产业研究课题组经过调研分析认为,旅游商品是云南旅游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要大力发展珠宝玉石、茶叶饮品、植物花卉、生物制药、特色食品、工艺美术6大类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宣传促销工作。大力开发金属工艺品、刺绣、木雕、布染产品、少数民族服饰等特色旅游商品,加快建设出口加工基地。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余繁谈道,要提高大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创意、策划、规划和开发建设水平,不求大而全,只求特而精,注重特色,进一步增强大产业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大旅游,空气可以当产品、火车能够作营销、鲜花铺就致富路,各行各业、各地各部门都可以和旅游一起歌来一起舞。大家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创新设计、拓宽路径,共同为云南加快发展积“少”成“多”、聚“小”成“大”。
“大旅游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总收入过万亿元的统计数字。”蒙睿认为,其更重要的意义是大旅游业的政治GDP、文化GDP、社会GDP、生态GDP与经济GDP加在一起,它已经成为云南老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