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4万尾土著鲫鱼投放滇池“大扫除”

06.07.2017  09:24

渔政执法人员在观音山水域投放高背鲫鱼。记者王俊星/摄

美编王丽娜/制图

     昆明信息港讯(昆明日报 记者孙潇) 7月5日至7日,滇池外海中再次迎来一群小生命,市滇池管理局渔政处组织工作人员在滇池观音山高海桥下放流774万尾高背鲫鱼苗。这是我市滇池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今年投放的首批鱼苗,高背鲫“宝宝”们将在滇池水体中渐渐生长,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减轻滇池内源污染、净化水质。

     现场:仔细检查投鱼地点

    昨日上午9点左右,渔政执法人员就来到观音山高海桥下开始了放鱼之前的准备工作。他们驾驶着数条执法船只驶入水面在周围仔细检查、打捞。“观音山高海桥的滇池水面比较平静,在这里放生可以避免小鱼苗被湖浪打回岸上。不过我们先要检查有没有违规布网,不然鱼苗放下去可能会被逮住。”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随后,他们用渔网将小鱼苗从鱼车中拖出,连网泡进滇池水中,待小鱼苗们适应水质后再用小盆一盆一盆地投放进滇池。被放入滇池后,鱼宝宝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游向滇池深处。高背鲫鱼苗身体呈深灰褐色,小小的身躯仅有一节手指长。别看它们个头小,却是净化水质的高手。

    鱼种:高背鲫鱼是滇池“清洁工

    “高背鲫鱼主要以下层水体中的有机碎屑和饵料生物为食,生长迅速。放流进滇池水体后可大量进食有机碎屑,减少湖体内源污染、净化水质,对促进生态平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高背鲫鱼也是滇池的土著鱼类,放流高背鲫鱼有助于恢复滇池水生生物多样性。”渔政处副处长王勇介绍,利用食物链的能量转换,高背鲫鱼长大后,通过捕捞可带出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削减滇池水体氮、磷含量,减轻滇池内源污染。

    据了解,今年渔政处通过公开招标,采购了774万尾3-6厘米的高背鲫鱼鱼苗,将从昨日开始实施投放,计划2-3天内投放完毕。“目前来看,高背鲫是滇池的鱼里面生命力最强的一个鱼种,从鱼卵的孵化到增殖放流,其成活率能达到80%以上。像3—6厘米这么大规格的鱼苗已经具备了对滇池水体的适应能力。”王勇表示。

    成效:3年来最多转化滇池氮磷630吨

    渔政处统计数字显示,《滇池内源污染生物治理(以鱼控藻)》项目实施的2013年至2015年期间,渔政处共投放鲢、鳙鱼种3589吨,放流滇池高背鲫鱼苗10504万尾,转化出氮359.8—503.7吨、磷43.2—129.5吨。通过投放鱼苗,3年来最多转化了滇池氮、磷630吨。而2016年,渔政处也向滇池投放了650万尾滇池高背鲫鱼苗、100多吨鲢鳙鱼。据悉,今年下半年,渔政处还计划向滇池投放130多吨鲢、鳙鱼种。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