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40万大学生消费报告出炉 大学生买东西力求"花得值"
据丰讯智库对昆明40万大学生2015年消费报告中得知,大学生消费渐趋理性,实用成了大学生进行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其后是价格与品牌。
昆明在校大学生主流人群,年龄在18—24岁之间、学历以大专及本科为主,父母给予正常生活费,但每月基本生活费经常有用超的情况,超支后,他们以打工兼职及向父母再次索取生活费的方式来维持每月生活。
调查
调查显示,实用、价格、质量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他们一般都能综合分析商品的性价比,量力而为。但看到自己喜爱而又价格偏高的物品时,他们会以攒钱、兼职、分期借贷的方式去购买该物品。
生活费不足很普遍
资金来源多样化
调查显示,在昆大学生每月生活费2001元及以上占10.15%;1501-2000元占31.85%;1001-1500元占36.92%;而800元以内的仅5.56%。可见,大学生每月花费在1001-1500元之间占比最高,为36.9%。
以每月801-1500元为基本生活费,调查显示,花费超支的现象在大学生中很普遍。而在“除生活费以外的资金来源是?”的调查中,父母再次给予占69.25%;打工兼职占12.14%;奖助学金占8.34%;借贷占6.35%。
大学生生活费超支后,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再次给予和打工兼职,其次是奖助学金。 而男生更注重“面子”,更愿意通过打工兼职等方式获取补贴;而女生更注重自己的课业与能力的均衡发展,也会通过打工兼职作为社会实践并补贴生活费,但更多是再向父母索要生活费。
调查表明,分期借贷已成为大学生新的资金来源之一。 在“你想购买商品但现金不足时,是否想过分期付款?”调查中,表示“有”的占47.3%。而在2014年的调查中,仅7.8%的学生表示“有”。可见,近一半的大学生开始考虑用分期付款来提前消费。
每月开支除正常吃饭外,服装的消费占比最高,这跟现在大学生追求潮流,喜欢新鲜事物不谋而合;网购快递以高性价比、不求飞速快递为主……生活习惯的改变,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改变。
首先考虑实用性
校园中不乏追“新”族
在回答“日常消费时,主要采取哪些渠道?”一问时,有61.63% 的大学生都表示采取网络购物的形式,只有28.54%的大学生采取实体店购买的方式。
“买比较大件的东西时,我都会在网上和实体店进行对比,有时网上略便宜但没有赠品,实体店略贵点但有赠品,而且售后比较方便。”大二生小李表示,她在日常消费时,首要考虑的是这个东西的实用性,其次才会考虑品牌等其他因素。
而认为“网上购物质优价廉”占比为27.36%,“品种多样,可选择性强”的大学生占比为32.34%,认为“方便快捷”的为34.12%。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没有固定收入,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花钱方面比较谨慎,力求“花得值”。
在回答“每个月主要消费内容是什么?”的问题时,有25.63%的大学生投给了服装鞋帽,其次为生活用品23.25%,再次为化妆品及食品保健品类。从中可以看出,校园中还是不乏“追新族”。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较以往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谈恋爱等诸多因素,一般大学生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反之,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一定的品味及档次,虽然不一定都是名牌,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非常关注的内容。在调查中,两成以上的大学生使用了最新款的苹果手机,超过两成大学生拥有平板和智能穿戴设备,电脑的占有率为九成、其实是服装、流行饰品、旅行等,大学校园中不乏追“新”族。
“大学环境宽松,大学生属于思想比较超前,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一类人群,比如我就比较喜欢数码类产品,有新产品时一定第一时间纳入囊中。”自评为比较“潮”的小龚,虽然生活费不多,但每月总是要计划出一部分来,享受新事物带给自己的感觉。
“三点一线”太单调
调查显示,“潮流”紧随品牌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位生活的需要。在“每月进行几次网购?”的问题中,58.95%的大学生选了1-3次,25.58的大学生选了4-6次,7%的大学生投给了7次以上,没有网购的只占4.46%,近九成五大学生每月均有网购行为,说明网购已成为大学生购物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每年花费在旅游上的花费是多少?”的问题中,36.59%的大学生选择了1000元以内,1001-3000元之间占比31.01%,3001-5000元之间占比为17.35%,5001元以上的则为8.77%,没有花费的仅6.28%,九成大学生均在一年里有旅游行为,不仅呈现出大学生消费的多元化趋势,还体现了大学生的消费类型已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型”转变。
“以前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现在觉得要对自己好一点,化妆品、健身、旅游等我都差不了。”小李今年大四,说起自己大学生活消费方面的变化时他说,大一大二的时候只要穿的不寒酸,能吃饱就行了,还能存点钱;而现在,不仅要保养皮肤、锻炼身体、旅游摄影等,生活费要分出好几个部分来花。调查也显示,大学生每学期购买护肤品费用在501-1000元之间的占20.1%,而女生花费比男生高出近一倍。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走出学校,努力跟上并适应校外世界的步伐,已成为大多学生的目标。休闲娱乐、运动、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新兴数码产品,成为大学生消费热点,大学生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分析
大学生消费的变化,除了与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消费心理紧密相关外,丰讯智库专家也从家庭、学校、社会大环境方面进行了分析,这三者对于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比较重要。
家庭环境对消费观影响最大
“你给多少,我就花多少,但不能低于最低保障。”今年上大三的小贺认为,大学期间的消费水平,是跟父母给的生活费是成正比的,即给多少花多少。调查中,八成大学生表示,父母给的生活费“只可多,不能少”,只有约一成大学生表示,少了少花,多了会存起来。
丰讯智库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年龄推测,现在校大学生普遍为90后,家里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于独生子女比较溺爱,生活费尽可能地多给;省外的大学生由于常年在外,父母照顾不到,会给予更多的生活费,甚至有大学生以在外求学为借口,向父母索要更多生活费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有部分会以打工兼职等与其他大学生保持消费均等。
互相攀比影响消费观
“为什么他们就能用攒起来的生活费去旅游?”今年上大三的小李,由于家庭条件一般,生活只够日常生活开销,看到同宿舍的两位同学每月都有充足的生活费去各地游玩后,小李也通过兼职打工等,为自己筹措旅游的费用。小李认为,大学生活应该也向其他同学一样精彩。
与社会大熔炉不同,大学环境有其固有的特殊与封闭性,虽然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瓦解这层樊篱,但大学生消费受大学环境影响较大。丰讯有关专家表示,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不同,直接造成大学生进行消费时出现差距,但差距较为明显时,大学生之间会产生明显攀比行为,消费观念自然也会发生改变。
移动互联让“花钱地方更多”
“现在谁还逛街啊,逛街不仅累,店面买到的东西还贵。”大二学生小孙和同宿舍五个人,上学期在生活用品、零食、衣服首饰等方面基本选择在网上购物。他们认为,在网上购买东西省下来的钱,可以购买更多东西。
中通快递度假区分部的快递员表示,近一年来,云大滇池学院学生的的快递量相比往年多一倍以上,更多大学生选择新兴的购物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改变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及观念。”调查中,不少大学生表示,自从微信流行起来后,很多消费行为都是在朋友的影响下完成的,如好朋友代购、微店等,都会新增消费。(昆明日报 记者吕文康)
编辑:孙瑞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