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验死亡 专家点评:"命题"和"作文"跑偏

01.06.2016  22:05

临终体验

@嘘别吵别吵啦:这些感受除了当时当境,任何情况下都感受不到!毫无意义。

@Mr徐振虎:他们只是把这生命最重要的过程当做了一种形式。

@丁丁菡:躺进棺材,就能体验到死亡?

@欣宝贝:办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活动现场一点不严肃,就变味了。

@hold不住的和谐君:想法是好的,但是那么大的娃娃了,还在玩过家家。

奏哀乐、致悼词、“哭丧”、盖“”……这不是葬礼现场,而是一场校园活动。近日,昆明呈贡大学城内某高校食堂广场举行了一场特殊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躺在纸盒做的“棺材”里,身临其境体验死亡的感觉。这个活动也让网友们炸开了锅,大多反应都觉得活动没有价值,甚至无聊。但主办的同学表示,希望通过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生命。

戴眼罩寻找东西的残障体验

主办方

希望同学们更加热爱生命

生命体验屋”活动由该大学的五个社团联合举办,其中包括结婚仪式体验、戴上眼罩寻找东西的残障体验和躺进“棺材”的临终体验等。“近年来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低,所以我们就想做这种活动,呼吁大家直面挫折,热爱生活,做生活的强者。”活动组织方的负责人小杜认为,在校体验结婚、残障、临终等过程,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呢?初衷是让体验者珍惜生命,并非如网友所言,毫无意义。

那么参与的同学多吗?“一天下来,大概有四五十人参与吧,因为是在食堂广场,其他住宿园区离得比较远,所以参与度就不高。”小杜表示,这个活动明年还会继续做,完善今年的不足之处,让活动做得更有意义。比如把活动办在室内,体验者在进入“棺材”前,必须经历几个小时的自我反省,写下遗书和墓志铭,并参加自己的葬礼。然后在一个烛光摇曳的室内,体验者脸朝上躺进“棺材”中,胳膊交叉在胸前,闭上眼睛。“只有亲身体验了活动的严肃庄重,才有可能感觉重生。

结婚仪式体验 受访者供图

观点

命题”和“作文”跑偏了

我在看到相关微博的第一感受是:大学生们一直在思考,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呼唤珍爱生命,提倡健康的心理和生理。这也是整个社会的诉求和心声。”云南师范大学教师熊云茜表示,但活动的意义在于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她不太看好这个活动能达到让同学们珍爱生命和直面挫折的目标。

借用网络上杨绛先生的一句名言:年轻人你的问题就是想得太多而书读得太少。”熊云茜说,婚姻、残障、死亡给一个人带来的意义和价值,都是需要用一生来不断探索、践行和体验的。把这三个主题剥离出来,当做呼唤同学们珍爱生命、直面挫折和热爱生活的声音,至少“命题”和“作文”已经跑偏了。

大学生的心理为什么脆弱?为什么有人害怕面对挫折?“因为他们活得不够真实!缺乏很多实践的历练和欲望。”熊云茜建议大学生多思考关于“生存”的话题。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最后缓冲期。从进入社会的那一刻起,无论你是否得到家庭的支援,你有意或是无意都会明白,养活自己是无可回避的责任。“大学生群体做事情都有强烈的付出感,忽略合作与成长。换位思考能力差,社会适应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会极大影响他们的适应性。”(春城晚报 记者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