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增强安全感 五大关键词解读昆明警方三年质变
昆明警方不断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 供图
随着昆明成为沿边开放的最前沿,2011年昆明市公安局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驱动为引擎,提出了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业务、保障、文化“六项建设”,把“六项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贯穿昆明公安工作、加强昆明公安能力建设的主线,创新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到目前,“固本强基”的工作理念更加深入警心,浚渠清源引发整个公安工作产生了一系列质的巨变。
关键词一:立体防控
全方位、全时空保民安
何谓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即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警务信息大平台为支撑,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运作,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多层次、全方位、全时空的有效覆盖。
2012年,市公安局开始在全市推行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将社区民警的工作“定格”在社区网格中,成为社区里的治安“大管家”,主要担负群众工作、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组织等任务,不直接参与执法。两年来,全市可防性案件发案率下降约20%。“过去每天只能为群众办几件事,现在能办20余件。”虹山派出所一位社区民警说,从“下社区”到“驻社区”,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社区民警的服务从“定时”变为“随时”,原来群众习惯了不管遇到啥困难都拨打110,现在能直接找到社区民警解决,不仅节约了110警力,还能让矛盾不出社区。
在物防方面,全市推进视频监控网建设,采取“淘汰更新、资源整合、补盲补漏”的方式,在整合已建和在建4000路高清探头的基础上,三年内新建16000个高清视频探头,实现重点目标、重点单位、复杂区域视频监控“全高清全覆盖”。目前,全市在用公建城市报警监控探头已达9015个,同时依托街头的移动警务亭,承诺“第一时间出警处置”,让市民感受到了更多的安全感。
关键词二:反恐维稳
不给暴恐活动留空间
在随处可见的小岗亭防控堵卡点,有民警守“点”;在街头,有警车巡“线”;社区民警和巡防保安则负责“面”上的防控。这样的巡逻防控体系保证了全天候屯警街面,城市市民白天能见警察、晚上能见警灯。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街头的民警能快速反应、先期处置。此外,街头警力多了,犯罪分子自然望而却步,人民群众则因为随处可见警察多了一份安全感。
昆明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赵立功介绍,2014年昆明市公安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牢把握反恐维稳和社会治安形势,以平安昆明建设为主线,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为目标,推进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治理方式,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暴恐犯罪、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等各类违法犯罪,有力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为防止暴恐事件再次发生,昆明警方不断加强应急处突能力建设。目前,全市依托监控警方在主城区划定112个快速处置重点区域,由移动警务亭、巡逻车、PTU、武装机动反恐小组、装甲车等反恐力量分兵把守,装配长短枪、T型警棍、抓捕器等反恐处突装备,24小时开展动态化武装巡逻和驻点守望。另外警方在主城区部署若干反恐机动处置小分队,担负反恐维稳处突、个人极端案事件等处置任务,随时处置各类暴恐活动。
关键词三:警务创新
破解社会治理新难题
2011年春节,细心的华龙人家小区住户刘先生发现,小区门口突然多了一张写着“治安提示区域”的黄色牌子,从那天起,小区保安开始认真登记外来人员信息,并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以往保安责任心缺失、物管管理松懈,进小区如入无人之境的现象得到了扭转。
在这块牌子的背后,正是警方创新推出的“治安星级管理”,在这一制度下,警方在社会单位和居民区显著位置悬挂“分色预警提示牌”: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提醒公众注意生活环境的治安状况,对年度‘五星’级社会单位和居民小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推广其经验和做法,从而调动大家参加治安星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社区民警与小区物管工作人员在警情发布的基础上,共同利用开放式的公告栏、服务电话、QQ群等互动平台,发布安防信息,化解纠纷、办理群众意见。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治安星级评定”推行3年多以来,全市社会单位警情总数大幅下降。
“畅行昆明手机智能终端软件”、“看守所亲情视频会见平台”、“校园三见”、“移动警务亭建设”......近年来,诸多来自警方的创新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推荐项目,在全市推广应用。而这一现像,源于市公安局局党委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规划的改革创新推进方式和模式。
据介绍,昆明警方从2011年开始设立“六项建设”创新、创意、创造“三创奖”,每年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具有实用价值、推广价值和示范效应的工作纳入“三创奖”评选,定期召开社会治理创新推进会,在全市总结推广了400多项社会治理改革创新项目。其中“反恐机动警务战术单元(PTU)、应急处突战术单元(ETU)和心理支援战术单元(PSU)”等改革创新项目还获得了全国公安系统优秀成果评选表彰。
关键词四:民生警务
最大限度便民利民
警务跟着民意走,民警围着群众转。近年来,昆明警方以民意为标尺,丈量着警务的步伐,无论是创新警务,打击两抢一盗、铁腕禁毒、构筑密集巡逻网,昆明警方都更多地从百姓的眼光来审视社会治安,用百姓的感受来考量公安工作的成效,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2012年全市民主评议机关行业作风的评比中,昆明市公安局在全市建设安全管理行政审批窗口中名列榜首。
今年暑假,市民刘先生一家打算等女儿高考结束后出国旅游,可一听说临近暑假,大家都扎堆办护照,刘先生就犯了愁。“一开始想到人山人海的办证大厅就头疼,但好在今年新推出了网站填表、微信打印服务,节省了不少时间。”刘先生说,他通过咨询工作人员,先在家上网填写申请表后,手机收到了出入境管理部门发来的一个二维码,第二天拿着手机直接在办证大厅的打印机上扫一下,表就自动打印了出来,既省时又方便。据了解,自2011年推出自动填表机、“快照易”以来,出入境管理部门陆续推出了自助签注、网上办证和绿色通道等诸多便民措施,最大限度方便市民。
市公安局新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今年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市公安机关也与时俱进,推行了“案件网络举报中心”、“户政E网办证厅”、出入境管理“一网办”、“网上车管所”、“开锁服务微信平台”、“出租房二维码平台”、“网上督察”等互联网警务工作,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服务。
此外,在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方面,昆明警方也紧跟民生,对“两抢”、盗窃机动车、盗窃电动车、入室盗窃、扒窃、诈骗6类多发性侵财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始终保持每天“两抢”防控在个位数,把被侵害群众的损失降到最小。
关键词五:安全监管
拉起民生“安全网”
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响警笛,从2010年开始,全市的各个中小学成为了站岗执勤的一个“新阵地”,全市建成626个护学安全岗,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三见一响”,给学校和学生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近年来,昆明警方围绕群众吃穿住行等安全要素,重点针对学校、医院、地铁、公交、商场、交通、消防等涉及民生安全的事项,强化公共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创新。
在交通安全管理体系的创新中,昆明警方通过推行全警参与道路交通疏导、处理交通事故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交警部门推行警区责任制和摩托车机动巡逻机制,对排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点(段),提请省市县三级党委、政府挂牌整治等措施,营造了畅通、整洁、有序、安全的交通环境。
从去年开始,昆明市全面推行消防安全“户籍化”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在453个社区、445个行政村完成“网格化”达标工作,实现火灾形势总体稳定。同时,三级以上医院建起了警务室、二级以上医院组建了快速应急小分队,医院“三防建设”不断加强。此外,警方还与交运、商务、住建等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定了加油站、地铁、公交、商场、农贸市场等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建设意见,多部门、多警种、全方位加强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打造民生警务新高地。(昆明日报 记者邓磊)
编辑:上官艳君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