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双推进"带来"双丰收"
我省山区面积占了全省总面积的94%以上,截至2014年底,全省仍有91个贫困片区县,73个重点县,贫困人口574万人,贫困面大,扶贫任务重、难度大。
在贫困的影响下,一些基层党组织涣散,村集体经济落后,直接导致村基层组织凝聚力不强,与群众沟通不畅。
如何用一个规划将“党建”和“扶贫”两张皮串起来?2013年,省委组织部提出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以“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把钱往一处用、劲往一处使,达到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目的。
“一年布局突破,两年铺开配套,三年贫困乡镇大变样”。2013年,全省16个州市、113个县(市、区)启动实施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两年多来,全省有116个试点乡镇形成了高效的基层党组织扶贫体系构架,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至6314元,“双推进”带来了“双丰收”。
扶贫开发的基础是产业,我省贫困面广,各地区资源环境各不相同,意味着每个乡、每个村,甚至每个村民小组的脱贫之路都不尽相同,扶贫模式不能“一刀切”。在“精准”两个字上下功夫,想方设法依托当地资源禀赋扶持优势产业成为“双推进”工作的重点。
为此,全省各级党员干部深入村村寨寨蹲点调研,挂钩扶贫,为每个村寻找致富支点,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基层党组织往农民中间沉,往农村实际沉。
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查利么村秧渔河村民小组是全乡6个特困村组之一,但彝族妇女天生善绣,查利么村党总支抓住这一优势,组建起彝绣产业党支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盖绣房、买绣花机、培训刺绣骨干,成立了2家合作社和3家企业,解决了1000多个彝族绣工的就业生计。
楚雄州是我省典型的集“边远、民族、贫困、山区”于一体的民族自治州,全州6个国家级贫困县有贫困人口62.1万人。实施“双推进”工作以来,各地村级党支部瞄准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烟草、冬桃、核桃、花椒、黑山羊养殖等,特色产业风生水起,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
从蔬菜产销协会党支部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从茶叶合作社党支部到种桑养蚕基地党支部,目前全省已有100多个建在产业链上的党支部,把党员和群众紧紧凝聚在产业链上。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我省还创新扶贫方式,将产业扶持资金“直接投入”变为“股份合作”,通过入股一些扶贫项目,让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在云岭大地生根发芽,达到迅速盘活村集体资源,解决村集体经济“空壳”的目的。
以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团结村为例,全村5个自然村全部是佤族村,烤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过去,农户自己动手烤烟,不仅技术参差不齐,成本也高。开展股份合作经济工作以来,岩帅镇结合团结村烤烟种植面积较大的产业优势,村集体以烤房设备、管理服务入股,引进烘烤专业队技术入股,采取“经济实体+烤烟专业化烘烤队+农户”的合作模式,烘烤队每烘烤一杆烟给予村集体经济0.3元的分红。通过这种方式,村集体每年可获得6.6万元收入,群众每杆烟叶可节约成本1元,全村每年共节约成本22万元。在专业技术的保障下,烤出的烟叶质量提升,中上等烟的比例提高了5%左右,进一步促进了群众增收。
2013年以来,我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发展股份合作经济,截至今年5月底,省州(市)县三级共有2633个单位在3250个村(组、社区)实施村级股份合作项目3527个,涉及资金97.17亿元。今年下半年,计划启动的项目还有1932个。
哪里有项目,哪里就有党员党徽闪耀扶贫一线
走进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联合村,一排排红顶灰墙的新房映入眼帘,几户人家正在热火朝天地盖房子。佤族小伙肖别那看着自家即将竣工的两层小楼告诉记者:“人多力量大,党员同志带着大家一起帮忙,预计11月就能搬新家了。”他介绍,以佤山幸福工程为契机,新房建好验收后他还能获得2.5万元的政府补助。
二三十人热火朝天帮一家盖房子在联合村很常见。村党支部书记马兴说:“在我们村,不论是村民盖房子还是集体修路,党员带头,大家都是一起干。村里的群众建房时建材以自购为主,村党支部还会监督质量,帮忙把关。”
他介绍,“双推进”工作实施以来,整合村集体收入以及各类项目资金,村里建好了卫生室、球场、活动中心,今年还新装了64盏太阳能路灯,村组和村委会之间的硬板路也全部修通。在这个过程中,党员不仅出工出力,还自愿出让私有土地。党员肖成新,因村里修路无偿让出私有土地3亩多。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基层执政的根基,“双推进”工作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成为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以联合村为例,今年在扩大烤烟种植规模时,10名党员作为承贷主体,主动承担了烤烟物资贷款的任务,共争取创业致富贷款20万元,带动了全村161户农户积极发展烤烟638.1亩,烤烟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了200多亩。
扶贫开发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扶贫项目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一枚枚党徽闪耀在扶贫前线,党员做给群众看,群众跟着党员干,使得一批符合当地实际的优势特色产业在云岭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目前,我省累计发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13.24亿元,惠及党员群众1.8万名,辐射带动10万余名群众实现增收。
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基层党组织不断延伸
佤山深处一户农家的二层小楼里,支部书记肖赛块利用综合服务平台电视屏向村民传达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十几名党员围坐在屋内专心致志地听讲。这是日前记者在临沧市沧源县单甲村上寨支部看到的一幕。村支书腾出自己家的房间作为党员活动场地,县里为其配备电脑、电视、桌椅、网络等基础设施,并补贴一定水电开支,就构建起一个自然村的“红色驿站”,党员开会、学习、办事、上网都可以一站式解决。
党组织逐渐向自然村延伸,这是“双推进”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依托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类资金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没有场地活动的尴尬局面得到有效缓解。在沧源县,这样延伸至村组的“红色驿站”已经有65个。
为破解基层活动场所管理难题,沧源县还在部分有条件的村组开办“红色超市”,明确指定租房经营“红色超市”的党员作为活动室管理员,负责活动室日常管理。年底考核合格后,再全额返还用房租金。这样一来,超市因活动室获得了人气,活动室也因为管理有序而更加具有吸引力,基层党组织的“红色”引领功能得到发挥。
与此同时,不断延伸的农村基层党组织阵地也更好地承担起服务村民的职能。随着我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有力推进,党建管理信息化、党员教育常态化,村民办事不出村已经成为设立云岭先锋服务站点村寨的新常态,不少州市结合本地特点探索出“互联网+党建+服务”的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临沧市云县委组织部联合移动、电信、农村信用社等单位,为214个云岭先锋服务站安装了161部“迷你银行”转账电话或POS机,已经实现了各种费用村上缴、车票机票村上购、生活用品村上买、小额现金村上取。
在文山州,建设“农事e网通”服务体系,实现便捷的网络为民服务,全州已累积办理为民服务事项40余万件,节约办事开支近3000万元。
在人口流动较大的昆明市官渡区,“官渡先锋”微信公众号实现了1.7万名党员教育管理和互动,短信平台集成各类手机报用户40余万人,网上党支部简项信息库已汇集223万名党员手机号。
“双推进”以来,全省共新建和修缮了1729个行政村活动场所、6766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对5280个村组活动场所进行了“去行政化”改造,因地制宜地配套建设了小超市、小诊所、农贸市场等服务设施。目前,全省全面启动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平台试运行71个,建成“云岭先锋”服务站点7578件。基层党组织的阵地不断延伸,服务不断完善,受到群众的一致肯定。
随着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群众素质能力提高、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服务体系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等7大重点工程相继实施,全省“双推进”工作强组织、兴产业、富百姓、重实效的目标已经在逐步实现。
党徽闪耀在扶贫一线,不仅为省内各族群众修建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专用快车道,加快了全省扶贫开发的步伐和节奏,更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记者 郎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