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新春走基层)“有吃有住有希望”——鲁甸地震灾区见闻
2月18日,在云南鲁甸龙头山镇灰街子临时安置点,村民们以集体年夜饭的方式欢度除夕。当日,云南鲁甸迎来了往年难得的艳阳,过年的气息逐渐浓郁,贴对联、挂灯笼……灾区民众迎来了鲁甸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 新华社记者白靖利摄
新华网云南频道2月19日电(记者白靖利、赵卓悦)18日,云南鲁甸迎来了往年难得的艳阳,过年的气息逐渐浓郁,贴对联、挂灯笼……灾区群众迎来了鲁甸地震后的第一个春节。
除夕上午,龙头山镇就热闹了起来,集镇的店铺早已开门营业,前来赶场的村民熙熙攘攘。小汽车、摩托车上装的全是年货,在龙头山镇开小卖部已经8年的刘平亮告诉记者,随着村民返乡过年,这几天集镇越来越热闹,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骡马口社区甘家寨村民临时安置点,路边的樱花已经盛开。记者看到,几乎所有帐篷外面都已贴好了春联,有些村民还挂起了红灯笼。71岁的张大妈正在用抹布擦洗帐篷,她说:“过年嘛,肯定要干干净净的。政府发衣服发棉被,连对联都发了,我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鲁甸县委书记保剑告诉记者,为了让灾区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近一个月来县委县政府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活动,累计慰问了近五十万名灾区群众。在每户发放1200元过冬费的基础上,又为每户发放了50斤大米、10斤清油。
在光明村,长达17公里的用水管道已经装好,解决了光明、沙坝、沿河三个村2万多人的用水问题。而崭新的光明小学也已落成,春季开学孩子们就可以在新教室里上课了。
吃穿不愁,水电齐全,灾区群众已经走出了地震的阴影,开始憧憬新的生活。鲁甸县常务副县长马良告诉记者,在民房重建的过程中,县里力求将“安居”和“乐业”结合起来。记者看到,沙坝村回龙湾安置点一大片主体已经完工的新房,背靠鲁甸县城通往龙头山镇的交通主干道,面朝沙坝河,这里将建设成为花椒的交易市场,帮助解决村民入住后的部分收入问题。
“在解决农民的问题上我们多管齐下,多帮他们找出路。”保剑也在考虑农民增收的问题,他表示将整合各种资源,抓住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打造优质品牌,让农民得到持续稳定的收入。
“老魏,还在忙活呢?”马良冲着一片尚待完工的房屋大喊一声,一位只穿一件短袖T恤衫的村民应声出来,笑呵呵地向来访者发烟。
“老魏”叫魏国军,是龙头山镇光明村村民,地震中房子被震塌,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在新的安置点盖起了一座三层的新房,其中一层是三个门面,每个面积为42.5平方米,魏国军准备将他们都租出去,这样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
尽管尚未进行精装修,但鲜艳的对联已经张贴好,房子水电齐全,过年备用的大米、食用油、酒水等已经齐整地摆放好。魏国军告诉记者,由于三个子女都未回家,自己准备带着老伴和老母亲、侄子一起过年。看着比以前更加宽敞、明亮的新房,老魏笑得合不拢嘴。
临近傍晚,村民们为年夜饭忙碌了起来。在龙头山镇灰街子临时安置点,妇女们在集中做饭的厨房开始准备年夜饭。记者看到,厨房里食材丰富齐全。正在切肉的郭大妈说,年夜饭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鸡鸭鱼肉一样都不少。
“六个月的过渡安置期间,我们及时足额发放了安置费,过冬物资也及时发放到了群众手中。”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友说,目前山上的群众已全部搬到山下,过年物资实现了全镇覆盖,相对集中的临时安置点基本上都有食堂和取暖房,并统一购置了火炉和煤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