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忙培训暑假变身 专家:培养孩子的学习人格远胜简单地掌握一门技能
名目繁多的培训班、兴趣班、夏令营……暑假过了一大半,但孩子们似乎并不清闲,各色暑期培训班招生异常火爆,有的孩子一天甚至要上四五个兴趣班,这也让孩子们原本最期待的暑假,慢慢地成了他们的“第三个学期”。近日,记者走访了昆明部分培训机构,探访培训班暑期“高烧”现象。
火爆 兴趣班名额早早报满
除了周末,每天早上7点半,王芳就得把儿子辰辰从被窝里拖出来,简单洗漱早餐后,从白马的家中驱车前往环城南路上的一家培训机构,把睡眼惺忪的孩子留在一个美术班,自己再到公司上班。这样急急忙忙的生活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星期了,王芳和家里人都累得够呛,但不这样的话,孩子又不能一个人在家,而且辰辰就读的幼儿园取消了假期兴趣班,让王芳只能舍近求远,找了更远的培训地点。
辰辰今年只有6岁,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他已经能在纸上画出五颜六色的大树和小鸟,这是他的兴趣所在。而下午的托管,和托儿所的区别已经不大了,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看动画片,等待着下班的父母来把他们接回家。这也是暑期一部分家长给孩子选择兴趣班的原因所在:花一点钱买个家长“放心的暑假”。
这种情况的比例能有多少呢?在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尽管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但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根据报名的情况告诉记者:大概在四成到五成之间。往年的暑假,这个前身为昆明市青少年宫的地方起码都要迎来4000个孩子,分散到各个兴趣班。由于场地的建设,今年接纳的孩子要少一些,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课程,如乒乓球、书法、素描等,几个班的名额都已经报满。
一直以来,游泳课都是最受家长和孩子们青睐的课程,活动中心游泳馆目前已经接纳了超过1000名孩子的报名,但还不停地有人前来咨询。除此之外,舞蹈、美术班也常年满班满员,科技体育部的轮滑、航模、机器人等兴趣班的报名更是非常火爆。在上午接送孩子的高峰期里,连走廊上都坐满了等待开班的家长和孩子,开课期间,也有不少家长会安静地坐在教室外,等着孩子下课。
林丽娟就是其中的一个全职妈妈,她每天带着9岁女儿瑶瑶和朋友家的孩子,从北市区转两趟公交车来到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瑶瑶的舞蹈课在上午10点多就结束了,接下来她会拿出自己的暑假作业,在大厅的桌子上写,等待着另一个孩子跆拳道班的下课。
实际上,两个孩子都不是很喜欢自己的课程,但家长们分别给出了“男孩子应该学跆拳道”和“女孩子学舞蹈形体好”的理由,就这样决定了他们的选择。舞蹈练功很辛苦,瑶瑶有时候还会跟妈妈开玩笑:趴在桌子上写暑假作业反而好像成为了休息。
无奈 候鸟式托管占据两成
不过,相比整天都在上课的“候鸟”学生来说,瑶瑶每天要上的课程还算是少的。所谓“候鸟”学生,是指因为父母在其他城市上班,学期时跟着父母生活,假期时因为孩子放假、家长不放假而回到老家的孩子,因为父母的上一辈老人也无法照顾好,便报名培训班和兴趣班的“托管式”辅导。昆明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学培训部负责人叶蓉告诉记者,从报名时的统计来看,这种情况的孩子占中心所有孩子的五分之一左右。
“这些孩子报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是把全天的课程都报满了,中午饭也是在中心吃,只有早晚的时候爷爷奶奶来接送一下。”叶蓉说,“我们也知道这种情况对家长来说比较无奈,一般都会建议他们与孩子沟通好,尽量把文化课和体育课平衡好。”
尽管如此,叶蓉还是能感觉到,近年来家长们为孩子报兴趣班越来越趋于理智了。常见的情况是家长看到招生简章后带着孩子实地来参观,很多人还会跟孩子一起试上一节课,再和孩子商量后做出决定。“以前很多家长只管自己喜欢就报名,好多孩子都是拉着脸来上课的。”
实际上,尽管有时候孩子会不情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兴趣班带来的提高还是显而易见的。王芳在儿子辰辰学了两星期美术班后,惊讶地发现他甚至能画出结构复杂的飞机,为此她还曾再三追问是不是老师帮儿子画的,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惊喜了好几天,逢人就拿着孩子的画炫耀。
当然,也有对兴趣班“软硬不吃”的家长和孩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个名叫思怡的女孩就曾在报名时对父母哭诉“我就是不喜欢,你们什么都不要给我报”。家长和孩子在报名点僵持了一个早上,吃了中午饭之后继续“对峙”,直到最后家长才先服软。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表示,坚持给孩子报培训班、兴趣班也是一种不想让孩子假期“荒废”的想法,有时候是因为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课,自家的孩子在玩,总觉得心里发慌,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技多不压身”的观念根深蒂固。不过,在教育专家看来,这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粗放型”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