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

20.04.2016  11:59
4月19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规划司司长徐林,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出席发布会,介绍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并就农业转移人口培训、居住证制度、留守儿童、农民工落户等问题,回答了与会记者的提问。赵辰昕主持发布会。60多家境内外新闻媒体90余名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

附:发布会文字实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有关情况发布会实录

【赵辰昕】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和第一本年度《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4月8日我委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了2015年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进展,研究部署了2016年重点任务。下一步这些任务将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有序推进,伴随着这些任务的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不断呈现出新的面貌。2016-04-1914:20:04

【赵辰昕】同样是本月初,我委刚刚推出第一本年度《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这本书由委属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聚焦新型城镇化重大议题,集中介绍新型城镇化的探索和进展,既是推介政策、引导发展的指南,也是社会各界就新型城镇化议题开展沟通和交流的平台。

非常高兴今天请到我委规划司司长徐林先生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就这些内容接受大家提问。首先我们请徐林司长介绍有关情况。2016-04-1914:23:54

【徐林】谢谢赵辰昕主任,谢谢在座各位媒体朋友参加今天的交流会。我今天介绍两个方面情况。

首先是向各位朋友介绍,也是隆重推出,中国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这个报告是一个最权威的反映中国城镇化进展的官方报告,这是国家发改委第一次编写出版中国城镇化的报告。在这个报告里,我们对中国城镇化的一些最新进展、地方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和一些我们认为比较好的案例,以及国际上城镇化的一些主要做法、城市发展规律等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这个报告主编是徐绍史主任,副主编是胡祖才副主任。出这个报告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国内外全面了解中国城镇化的进展、主要政策以及具体做法。这个报告作为第一次出版,是我们新的尝试,我们想今后每年都出一本,作为发改委在记录、描述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官方的、权威的报告。希望在座各位媒体能够推荐,同时也关注这个报告。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一个主题。2016-04-1914:25:07

【徐林】第二个主题,给大家介绍2016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今年围绕城镇化要开展的一些重要工作。刚才赵辰昕主任已经介绍了,前不久我们召开了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上对去年城镇化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今年城镇化推进工作五个方面,大概二十个工作重点。利用这个机会简要把这五个方面、二十个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2016-04-1914:28:24

【徐林】第一个重点,扎实有序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以下几个工作:

一、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目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目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未来还要提高5个百分点,相当于要有1亿人在城镇落户,这个任务非常艰巨。

二、拓宽落户通道,特别是要督促各个地区特别是主要城市,即外来人口聚集地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宽松的户口迁移政策。现在我们了解到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放开了落户政策,但只放开了对本地的落户政策,比如广东对本省的农民工进城落户条件放得更宽,但是对外地人比如从四川过来、从湖南过来的,放得就不那么宽。从调查情况看,很多地方在农民工落户的政策制定上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不合理的。我们在户籍人口落户方面不应该有本地人和外地人的歧视。2016-04-1914:30:26

【徐林】三、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条例已经颁布,各地都在制定具体办法。即便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按照我们测算那时候仍然有2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他们还是不能得到就业和居住所在地的户口。这部分人怎么办?他们的市民化也要往前走。这部分人的市民化主要体现在基于居住证制度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这些人拥有居住证,就应该基于居住证享受这个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这是一种激励政策,哪个地方农民市民化工作推进得更快、落户得更多、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好,财政转移支付就对这个地方的规模更大,财政部正在制定具体政策。

五、财政建设资金,也就是预算内的投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补贴也要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一个地方吸纳的农业转移人口多了,城市基础设施的负荷就加大了,投资压力也大。那么上级政府在预算内的资金安排上就要和这个挂钩。这也是一种激励政策。2016-04-1914:33:16

【徐林】六、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一个地方落户的人多了,给它建设用地的额度需要与落户数量挂钩。落户人口越多,建设用地规模应该越大。

七、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农村的“三权”维护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三权”维护是指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进城之后的权益如何得到有效保护。农民进城落户了,农村的宅基地他想退出,要不要给他设计一个自愿有偿退出渠道,也要进行探索。

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主要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包括幼儿园、医疗保障、养老保险等等一些制度。

九、实施农民工职工技能提升计划。主要是大量新生代农民工要进城就业必须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我们设定了全年培训农民工2100万人的计划。2016-04-1914:35:55

【徐林】第二个重点,加快中小城市的培育和特色镇的发展。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增加中小城市数量。中国目前是接近14亿人口的大国,但是真正叫“城市”的数量才600多个,如果和日本比,日本的人口也就是我们的一个零头,但是它的城市数量有上千个。国内发展来看,有很多县城、小城镇规模已经非常大,在座的各位可能去过一些镇,有的有六七十万人口,但是还是叫镇,它的管理带有“小马拉大车”,或者“紧身衣穿在肥胖的身体”上的感觉,这不利于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目前超过10万人的镇已经有200多个,需要在制度上为这些镇成为新的中小城市提供支撑。所以今年准备加快出台设市标准,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和特大镇有序合理地设置为城市。

二、要完善县城和重点镇的基础设施。现在一些县城和镇的基础设施状况不能适应城市宜居、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今年要作为一个重点工作推进。

三、加快拓展特大镇的一些功能,下放一些事权、扩大一些财权、改革一些人事权,使得10万人以上的特大镇的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适应特大镇发展的需要。2016-04-1914:38:02

【徐林】四、加快特色镇的发展。在全国不同的地方都会有一些特别有特色的、很有魅力的、很具有聚集能力的特色镇在发展,这些镇是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重点。现在一方面对一些好的特色镇的运作方式,它的体制机制、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具体做法我们正在进行调研,我们想把一些好的做法,特别是在制度、运作模式、体制机制方面的一些可复制的好做法能够推广到其他地区,使得在中国的不同地方都有一批有特色的、具有吸引力、具有聚集能力的特色镇发展起来,使得中国城市规模的结构更加合理。

五、进一步编制实施城市群规划。未来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空间战略格局是不会改变的,也是符合规律的。我们过去已经编制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的规划,发改委的任务主要是编制需要中央政府编制的跨省区城市群规划,通过城市群规划,特别是通过加强城市群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来合理地引导、支撑城市群的合理发展。2016-04-1914:41:21

【徐林】第三个重点,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和设计。城市发展的形态好不好,和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是否科学、是否具有前瞻性有很大关系。规划不好的一些城市,它的功能、配置、交通各方面都令人感到不够方便。但是如果规划得科学,大家就会感到非常宜居、非常可持续。这些是国家未来城市建设中需要加强的。

二、大力推进棚户区和危房改造。现在无论是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是到别的一些大城市或者中小城市都可以发现,还是有一批棚户区包括城中村需要加快改造。今年还会集中一些公共资源来推进大概600万套左右的棚户区改造,同时还要支持全国100个城区的老工业区实施搬迁改造。

三、加快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建设,特别是对一些大城市,为了使得城市交通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大城市特别拥堵的问题,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加快发展,特别是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要鼓励发展。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部提出今年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城市地下管廊也是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比较新的一种模式,可以更好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更高效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再就是推进海绵城市,去年已经作为一个重点在推广,今年要继续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更加合理高效的利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城市的水系和管网。进一步强化城市环境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大气,像京津冀这样的重点地区重点就是治理PM2.5,降低PM2.5的浓度。“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中国未来不达标的地级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必须下降18%。大家可能觉得18%下降幅度并不是很高,实际上这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对与空气污染相关的领域进行大规模改造。同时对能源结构进一步改进和改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推进城市绿色发展,推进智慧城市发展。今年要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2016-04-1914:44:11

【徐林】第四个重点,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同时推动社会资本率先投向城市郊区的发展和建设。城镇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最终要通过城市发展带动农村,最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这是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到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后,中国大概还会有4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所以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村的建设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点。我们要继续通过城镇化辐射带动新农村建设。

第五个重点,加快重点领域的改革,包括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包括城市土地的再开发和高效利用,也包括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进一步尝试。要创新投融资机制,为城市建设提供多渠道的、可持续的融资方式。同时要完善城镇住房制度,加快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制度,督促一些地方出台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住房保障的一些政策措施。

还要进一步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到目前为止我们选择了两个省和135个城市(镇)开展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试点,今年准备多花一些力气,对这些试点地区和城镇进行全面的调研,同时对各地的一些好做法,一些改革举措,可以复制的举措要加强宣传,加强归纳总结和复制。希望在座记者朋友能够跟我们一同参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调研和报道。

我就先介绍到这儿。下面我愿意回答在座记者朋友提出的问题。2016-04-1914:47:36

【赵辰昕】感谢徐司长的全面介绍。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提问的记者每个人提一个问题,通报自己所代表的媒体。2016-04-1914:50:52

【新京报记者】徐司长,我们看到网上有评论说要警惕房价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阻力。同时我们也说房地产面临去库存,其实城镇化恰好又在这个时候为房地产提供了支撑。请问您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对于农民进城买房可以不可以实现,怎么看?我们会否针对农民落户城市这一群体购房提供优惠?2016-04-1914:51:06

【徐林】这个问题问得很大。第一,我没有办法预测房价的走势。目前在中国部分一线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趋势,而且上涨步伐非常快。对房价在这些地区过快的上涨,有关的地方政府和城市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在抑制这种势头。我看到这个势头在某些地区已经得到有效抑制。我们注意到中国房价上涨在大多数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并没有发生。这里说明什么问题?中国目前对人口更具有吸引力的可能还是一些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恰恰也是土地资源相对比较稀缺、房价本来已经很贵的一些城市。所以要解决这样一个矛盾,就需要我们持续采取一些引导人口更多地流向中小城市的措施。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里也有过描述。我们要承认一个目前的现实,很多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和大城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产业布局、农业转移人口,对其他人才的吸引力确实不如大城市大。下一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善我们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向,使得中小城市在公共服务水平、公共设施的保障能力方面缩小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差距,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吸引力。有了更多产业到那儿布局,有更多的创业者过去,就能够吸纳更多人口。这个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很多国家都采取过措施,试图遏制特大城市的进一步扩张,推动一些中小城市的发展。我们看到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城市方面做得比我们要好一些,因为他们在中小城市和特大城市之间的差距方面比我们小得多。即便这样,西方一些特大城市扩张的问题、膨胀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我们也在不断地观察、学习,同时也在探索自己的一套怎么更有效的管理城市规模扩张的具体办法,这里确实有很多值得探索的问题。2016-04-1914:51:42

【徐林】农民工进城,怎么为他们提供更好的住房条件?在“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里都有明确阐述,我们正在制定一亿人落户的方案,这个方案中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包括了几个方面:第一,建立购租并举的城镇住房体系,使得能够买得起房的人就买房。而大多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买不起房,对于他们就要提供公租房、廉租房,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条件。如果购租并举的住房体制能够加快建立,农民工进城后的住房条件改善就会变得更快。这种措施如果建立起来,确实在有些地区和城市有利于消化目前的房地产库存,按照我们了解的来看,现在有很多城市政府已经在采取措施,比如用政府的资金购买一部分商品房的库存用来做公租房、廉租房提供给进城农民,这些做法我们都支持、都鼓励。2016-04-1914:54:50

【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记者】我们知道很多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生活的时候以种地为主,大量人口到城市后如何解决他们靠什么生活的问题?比如技能培训、就业渠道?有没有这方面的计划?2016-04-1914:56:34

【徐林】你问了一个很多人都担忧的问题。这么多的农民工进城,他们干什么?这个顾虑没有必要。从我们观察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民工他们很聪明,他们不是在盲目的流动。一般来说,他们决定到某个地方去的时候,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线索,在那个地方是有就业机会的。中国的城镇化和过去英国那种赶农民进城的工业化进程不一样,我们国家是农民自愿进城找工作带来的城镇化过程。这里的动机很简单,中国的非农产业和农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用统计资料计算,中国的非农产业,也就是第二、第三产业,它的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相比差不多有三倍差距。尽管“十二五”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是城市居民和农民居民的收入差距还有2.73倍,这么大的收入差距恰恰是中国城镇化的强有力的动力。

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可以为农民的进城就业提供更便利的一些条件。这里有两个方面工作正在做,第一,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服务。在劳动力输出地区或者农民工输出地区,和农民工流入地区之间他们很多都建立了信息化就业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为输出地提供就业岗位的机会和信息。农民根据这些信息选择自己要去哪儿。第二,今年还要大概为两千多万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培训。这些人过去务农,没有其他技能,政府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很多用人单位也免费为他们招录的农民工提供最基本的职业培训。这样一些措施基本上可以解决您刚才提的问题。2016-04-1914:57:03

【中国招标周刊记者】农民工进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估计会加剧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样权衡这之间所出现的一些问题?2016-04-1915:01:38

【徐林】你提到了一个中国城镇化,特别是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就是很多青壮年农民工进城打工,但是他们的家属,包括老人、儿童,他们不能随着打工农民一块儿迁入到城市生活、就业,确实过去产生了很多让人很痛心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现在各级政府都高度关注。从政府政策层面,“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我们正在不断地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市民化的过程就是鼓励进城打工的农民带上子女和家属在城镇一起生活。同时这些家属进城之后能够享受就学、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从城市和农村两个方面入手,相信刚才提到的这些问题会得到比较好的解决。但是我不能保证,因为中国那么大,你说所有农村的这些问题都全部得到解决,可能还要有一个过程,但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政府高度重视,而且花力气调动更多政策资源改进这种现象。这也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非常独特的一种现象,而且必须花大力气去解决。2016-04-1915:02:2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报告很有意思,说外出农民工流向最快的是去省会城市,去地级市的很少。这样出现一个变化,农民工还是愿意到特大城市。但是新型城镇化的方向是让他到中小城市去。80年代开始说农民工要到中小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要抑制增长规模,实际情况是完全相反的,请问以后怎么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目标?谢谢。2016-04-1915:04:58

【徐林】我们在过去的调查中也发现,中国农民工流向,10%左右是在几大直辖市,真正在县城以下的这些小城镇的比例不到10%,原来调查是9.8%左右,在地级市以上的比例是70%多。这就带来你刚才说的问题。我们希望中国的一些中小城市能够发展起来,我们也希望农民工能够到这些中小城市去,因为中小城市的生活成本相比特大城市、大城市更低一些。但是现实就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就是大城市、特大城市聚集资源、聚集要素的效率更高,要素配置具有马太效应,总是往效率更高的地方配置。在座各位也是一样,为什么都愿意到北京来工作,因为北京有更多机会。到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镇,发展的机会、就业的机会都少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我们就说规模经济,城市越大越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在大城市创业更容易,任何一个很窄的领域,如果有足够的规模,足够的客户支撑就很容易赚钱,所以在大城市创业更容易,分工就更细,就业机会更多。还有一些社会人文方面的影响,一般来说,特大城市五湖四海,大家来自各方,文化上的包容性更强,所以对于人才来说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到一个小地方,会发现那个地方总是裙带关系,你没有纳入那个体系,获得发展机会很难,或者拼搏得要比大城市更苦。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更愿意到大城市生活、工作的主要原因。

对于这种现象怎么办?政府通过公共资源的配置来尽力改变中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距,特别是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比如说教育水平、医疗水平,使得中小城市的宜居程度更好,这样能够增强吸引力,这样更多企业也愿意布局到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有了产业支撑,它的规模和吸纳人口会不断地增加。按照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不可能要求所有项目配置都服从政府的安排,我们只可能通过政府的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的引导去改变这种格局。谢谢。2016-04-1915:05:52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今年推进城镇化的一个首要任务,请问今年对这一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另外,刚才说到即便达到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有2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需要通过居住证制度来解决,请问户籍和居住证制度之间背后的福利有什么差别?2016-04-1915:09:39

【徐林】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看,国务院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之后,目前全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还有几个地方还没有出,所以今年首要任务是使所有的地方都能够出台具体落实国务院户籍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政策。

即便是落户一亿人,还有两亿人不能落户,所以居住证制度是很重要的制度。居住证条例出台后,各地也有贯彻落实的问题,我们也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督促各个地方,全面准确把握好国务院居住证制度条例的要求,出台本地居住证条例的实施办法,不能打折扣。设定居住证制度很重要的前提是不能设前提条件,像户籍那样设很多前提条件,如果设很多前提条件就和户籍制度没有什么区别了,这是要重点推动的工作。

持有户籍人口和持有居住证的人口在公共服务上有什么差别,一般来说持有一个地方的户籍,那就和原来的户籍人口享受完全一样的公共服务待遇,对没有户籍的那部分人,持有居住证的人强调的只是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每个地方差距不太一样,有的地方差距大一些,有的地方可能差距很小。总的想法是随着居民在一个地方持有居住证的时间越长,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户籍人口的水平差距要逐步缩小,这是一种制度上的安排。通过这样的安排,也许到了某个时段之后,居住证和户籍制度之间就没有什么差别,那时候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最终可以让位于居住证制度,这是制度上的设想。谢谢。2016-04-1915:12:39

【工人日报记者】您介绍发改委联合其他部委正在推进一项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计划2016年全面培训2100万农民工,能否具体介绍一下该计划?目前这项计划的具体推进情况如何?谢谢。2016-04-1915:14:40

【徐林】全年的计划是培训2100万,在过去几年都做了这些事情,做法和过去的渠道是一样的,教育部、人社部等几个部门都有不同的计划在实施。最核心的是每人提供一次免费职业培训,具体中央财政有专门的资金安排,各个部门通过各个地方的机构,有的通过地方政府,有的通过企业,有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推进这项工作。太具体的内容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因为每个地方培训的内容都不太一样,农民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兴趣去选择到底做哪方面的职业培训,不是盲目的过程,也不是政府规定只能做哪个培训,这有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谢谢。2016-04-1915:15:16

【路透社记者】农民工落户的问题,据我了解,很多的农民工不愿意户口落到城市,因为现在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更“值钱”,尤其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他觉得农民身份还有很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落户到城市可能原来的利益都会丧失掉,所以真正落户的热情并不高。城镇化到底是政府在主导农民工,还是只是为了让他落户而落户呢?如果完成不了落户的任务或者城镇化率,到底应该怎么来应对?2016-04-1915:17:30

【徐林】你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首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45%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个预期性的目标,不是约束性的目标,所以不存在强力去推进、一定要达到45%的设定。你提的这个问题是近几年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太愿意再进城落户了,而且这种趋势可以设想,随着农村各种条件改善的程度越来越好,特别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小的情况下,会更不愿意落户到城市,一定会有这样一部分人。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农民在土地产权上有特殊的权利,有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有农村宅基地的权利。所以很多农民会自己做出判断,如果觉得他在农村的产权给他带来的好处比他进城之后政府赋予他的福利和好处更有吸引力的话,他可能会选择不落户,这是他的自由,没有人会强迫他去落户,因为农民工落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离城市或者城镇比较近的地区,而在偏远地区的农民,那个地方的宅基地不值钱,承包地挣到的钱是很有限的,即便是完全自己种,种粮食一亩地就一年几百块钱的收入,和城市打工一年几千块钱的收入相比是差很多的。这种情况在城市或者在城市的近郊是比较普遍的。

今后可能需要探索一种激励机制,让这些农民在农村土地的产权的权能,包括宅基地,包括集体股权收益分配权等等,要让它有一种变现或者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我相信他们绝大多数人不愿意回去,回去也不愿意种地,肯定更倾向于城市的生活,但是必须要让他在农村的权益能流转或者自愿有偿退出的机制,这样的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农民可以自己选择,把他在农村的权益变现之后放弃这些东西到城市来落户。目前这套机制还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是下一步需要探索的问题。2016-04-1915:19:12

【物流时代周刊记者】请问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物流方面有没有一些政策的支持或者是规划?谢谢。2016-04-1915:25:08

【徐林】最直接的回答是,我们从城镇化的角度没有对物流特殊的支持。物流是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可以看到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包括城际间的快速交通体系都有非常重的笔墨,有很好的规划,有专门的资金来支持重大项目的建设。这些条件的改善对城市的物流会起到非常积极的支撑作用。因为物流还有其他的方面,比如搞冷链物流,搞特殊物流方式,很多是商业行为,一般来说不属于政府去花过多资金支持的领域。但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和网络方面的任何改善对物流都是有利的。2016-04-1915:25:58

【赵辰昕】我们提问就到这儿。我要特别感谢中国计划出版社,为今天到场的每位记者送上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这本书非常好。刚才徐司长已经介绍了,相信大家会喜欢。

今天的发布会还是由中国网和我委的微信、微博同时做图文的直播,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6-04-1915:27:25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