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加速建设“海绵城市”2030年可告别“城市看海”

10.08.2017  19:01

图为2017年7月20日昆明市区因暴雨被淹后市民乘坐皮划艇转移。  刘冉阳 摄

  中新网昆明8月10日电 (陈静)10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李平辉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云南正加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到2030年,全省城市建成区将有8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消除云南多地汛期“城市看海”问题。

  2017年7月19日18时至20日3时,昆明市主城区发生大范围强降雨,导致主城区86处市政道路被淹。不少昆明市民在“朋友圈”称要“出门看海”、“划船上班”。而早在2013年,“7·19”暴雨也曾使昆明“一夜成海”,时任昆明市市长李文荣曾透过其新浪微博“昆明市长”反思:“确实暴露出我市地下管网规划建设滞后和城巿基础设施的脆弱……

图为2017年7月20日昆明市区因暴雨被淹。 刘冉阳 摄

  然而时隔4年,昆明再次“被淹”,引发市民追问:何时才能摆脱“一雨成海”的命运?

  “昆明在遭遇暴雨后形成积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国际交流部部长汪洁泉表示,一是昆明的城市排洪设施、标准并未达标;二是昆明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将原本可以发挥排水功能的河道覆盖,破坏了城市原本的水生态系统。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考虑。”汪洁泉表示,宏观上应当研究城市原有水系,尽量恢复河道,同时有效利用人工防洪通道排水;从微观上来讲,应当发展“海绵城市”建设,在城市建设中使用渗水砖、渗水水泥、修建蓄水池等,双管齐下,改善城市防洪能力。

  2016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城市水系统、园林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系统等与生态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提升城市排水防洪能力。

  李平辉介绍,云南现已编制《云南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全省23个城市全部完成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8个城市完成了城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在新、改、扩建城市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项目中,采取下凹式绿地、渗透铺装、植草砖等置入海绵城市理念,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完成投资56.542亿元,建成海绵城市23.811平方公里,在建7.61平方公里,在城市内涝治理、黑臭水体整治中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

  李平辉称,下一步,云南省将确保到2020年全省20%建成区面积、2030年80%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要求,实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海绵城市效应,让汛期“城市看海”成为过去。

  “当然,海绵城市的建设不应只依靠政府主导。”汪洁泉称,还需要投资商、相关建设方引起重视,市民也应发挥支持和监督的作用,才能整体加快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