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在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中点赞 昆明公园应急设施建设值得推广

24.10.2018  09:04

上月,昆明市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省级普查。在复查总结会上,专家组表示,昆明市在公园应急避难设施建设方面值得全省推广。

应急避难场所是现代化城市在突发灾害事件后,用于人员疏散安置、民众避灾的安全场所。国家相关法规明确,可利用公园、广场、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改造和提升应急避难场所,为群众提供就近安置服务。昆明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内公园林立、人流密集,是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好地方。此前,昆明市出台了《昆明市中心城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11—2020)》,在公园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目前主城共有12个公园绿地达到《昆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类评定标准》,其中Ⅱ类应急避难场所3个,Ⅲ类应急避难场所9个。

毗邻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的宝海公园建于2006年,在满足市民游园休憩功能的同时,还是目前昆明市最大的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5万人临时避难。宝海公园平时不改变景观、休闲、娱乐和健身的功能,但在地震、火灾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指挥中心、会议室、接待室、发电机房等可投入应急应用。公园一进大门处设有各类指示牌和整体平面图,可指导人群有序地进入避难场所。公园内设有4个应急棚宿区,均设于面积较大的广场和开阔的树林草坪间,交通则依托公园原有道路建设了环路。在公园中部开阔的广场,如遇紧急事件还可成为应急直升机停机坪。

此外,瀑布公园除了是水景观和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也是昆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示范点,应急棚宿区、应急医疗点、应急物资发放点、应急厕所、应急垃圾清运点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碧鸡广场、月牙塘公园等则是居住区周边的应急避难场所。而在大观公园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市属公园,新建成的九夏芙蓉广场不仅满足了公园开展活动的需求,也是一个大型的应急避难场所。

这些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强大,内置的储备设施维护起来也并不容易。在宝海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内应急避难场所的日常维护工作由公园方负责,定期都会举行应急演练。多年运营下来,公园的一些应急避难设施存在损毁情况,必须经常更换损坏的指示牌和水龙头等设施。对此,工作人员呼吁,请市民在游玩时爱护这些公共设施。(昆明日报 记者廖晶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