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商行深耕地方经济看点多

23.09.2015  17:38

  当前,我国城商行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良性互动,成为城商行转型发展的关键。城商行需立足地方,深耕小微,找准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平衡点、切入点,为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作出贡献

  “城市商业银行要找准当地鼓励类产业发展的着力点、限制类产业政策实施的平衡点和淘汰类产业政策落地的切入点。”9月2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的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年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提出,今后,城商行应继续积极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信贷投向额度管理、利率风险定价策略、风险权重设定等市场化方法,有效保障金融服务重点,科学确定服务定价,确保鼓励类产业能够享受到金融支持的雨露甘霖,限制类中的优质企业享有差别待遇,淘汰类产业能够平稳退出。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仍存的环境下,城商行应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并同时完善自身风险管理、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径?多位城商行负责人对《经济日报》记者表示,立足地方优势,深耕小微、社区金融,有条件地探索综合化经营或形成发展方向。

  升级服务小微企业业务流程

  从战略定位看,服务当地小微企业是城商行的优势所在。“部分城商行率先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利润增长点、战略制高点和未来生存点。”尚福林表示,从近年实践看,城商行在不断探索契合地方实际和“小法人”特点的差异化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

  如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商业模式?立足安徽本土的徽商银行将目光瞄准了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5000余家科技型企业,并与高新区管委会合作,推出“省内青年创业引导资金贷款”模式,适当下放审批权限。

  徽商银行合肥创新大道支行行长丁勇表示,作为科技专营支行,总行已授权该支行部分创新产品先行先试,同时该支行可对1000万元以内的贷款进行独立审批,进而缩短流程、提高效率。

  然而,面对轻资产且专业化细分的科技型企业,银行往往缺乏产品技术识别能力,传统的“看押品”“看报表”思路也遭遇挑战。

  丁勇介绍,为了更好识别科技企业,该支行与当地政府、孵化机构共同组建了决策委员会,对申请贷款的创业者的科技产品进行技术评价。银行在全部9票中只占2票,其余7票属于政府的科技相关部门以及天使基金等机构,银行由此能获得专家团队的技术评价,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难题。

  “城商行在社区金融、市民金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应精耕细作,切实改善相关领域金融服务薄弱局面。”尚福林说。

  积极探路“贷款+”综合平台

  多年来,城商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内部也出现明显分化,一些位于大型城市、发达省份的城商行已开始搭建综合化金融服务体系,有步骤地发起、控股、参股金融租赁、信托、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探索“贷款+”业务,挖掘银行的平台价值。

  其中,“投贷联动”被多家城商行视作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有效路径,成为探索“贷款+”业务的先行模式。所谓“投贷联动”,是指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合作,以“债权+股权”的方式为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

  “”“”应如何结合?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表示,目前路径有两种:一是银行和创投公司加强合作,银行在此过程中并非简单提供贷款,而是搭建平台,同时银行也对创投机构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二是银行在符合监管规定、有效隔离风险的前提下,探索法人机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等,从而实现在商业银行集团内部不同单位间的投贷联动。

  “由于创投机构和银行在经营理念、风险偏好上存在差异,如果将二者放在一个集团内,能够缩短决策链条,降低沟通成本。”金煜说,因此,综合化经营成为探路“贷款+”业务的重要条件。(经济日报记者 郭子源)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