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 昆明城中村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显成效
城中村一直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所在,随着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相关部门找准方法,突出重点,从细节着手,清理城中村卫生死角、实行围院式管理、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让一个个曾经的脏乱差之地变身“洁净美”,春城“颜值”不断提高。
船房村
四大机制保障长效管理
居住在西山区福海街道船房村的居民周广才近来发现,村子里有了保洁人员,沿街商户也变得很自觉,主动清扫门前垃圾,垃圾成“山”不再,垃圾桶井然有序,每天还能准时看到前来清理垃圾的垃圾车……眼前的诸多变化让他十分惊喜,“现在不仅环境变好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船房村是昆明市最大的城中村,1.82平方公里辖区面积上耸立着2556栋、3万余间出租房,流动人口达7万人之多。要实现城中村市容环境综合提升,必须重点突出,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此,福海街道办事处针对城中村市容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对船房村实施了“净化、文化、绿化、美化”行动,全面改善城中村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四化”行动主要围绕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开展,主要包括清理卫生死角、强化保洁、规范垃圾收运管理,全面清理整治乱摆卖、乱堆放、乱张贴、乱搭建、乱丢乱倒垃圾;加大休闲广场、街心公园和绿化等建设力度;整治主干道两侧沿线污损建筑物、门楣招牌、墙面广告、架空管线等;对没有硬底化的城中村主要巷道进行硬底化。
同时,通过对村内实际情况的反复核查和整治,街道还建立起长效管理的四大机制——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街道牵头,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开碰头会,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时查时消;联防制度,建立专职巡防、义务巡逻、联勤联防三支队伍互动的治安防控网;举报机制,发动群众踊跃举报不文明、违法行为;出租房管理机制,以房东为重点,落实房东管理责任。
从细节入手,才能取得成效。对于那些整治有困难的地方,街道首先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提升路灯、道路硬化等建设工作。其次加强长效管理监察,深入开展拆除村民建房中形成的违法建筑及企业,整治河道违禁豢养、无证无照经营及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村容村貌等行动。
鸣泉村
“围院式管理”破顽疾
在官渡区小板桥所有的社区里,鸣泉村村民几乎全靠房租生活。从2007年开始,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村里治安、卫生环境开始变差,许多人为图私利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生活垃圾随手乱扔,居住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但今年以来,街道通过前期的一系列探究摸索,制定了围院式管理模式,从干净整洁切入,最终实现村子平安有序。
按照街道围院式管理的相关要求,村子装上了机动车闸口、路灯和监控,建立集车辆管理、智能门禁、视频监控配套系统等为一体的信息化、高效化、市场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凭借智能监控及管理系统,分块管理,分片治理。同时,设立了网格、小组、社区三级台账,建立了相应的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人和奖惩制度。
“在围院式管理的推广中,共探索出了三种模式。”小板桥街道政法委书记张玉洁介绍,目前,街道主要在10个点推广围院式管理模式,主要按照引进第三方建设管理模式、自建自管模式和自己建设再引进管理模式三种模式进行管理。
管理措施落到了实处,村子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个月来,辖区综合警情下降近50%,村内道路也整洁了不少,社区20个大型商市场还被全部纳入围院式、网格管理,狠抓安全生产。(昆明日报 记者李杭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