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日夜 他们在抗埃一线做了啥? 43医院医疗队队员用日记记录下援非点滴
治疗组合影(左三为张萍)
今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批援非抗击埃博拉病毒医疗队奔赴利比里亚执行为期两个月的任务。医疗队成员中,有24人来自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43医院)。在抗击埃博拉的近50个日夜,他们是怎样在一线救治病人的,他们的日常生活又要注意些什么?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张萍用日记记录下了在一线与埃博拉病毒作战的点点滴滴。
收治病人
PPE穿5分钟医护人员全身湿透
张萍在日记中写到,2月1日因为一名埃博拉确诊病例的转入,治疗病区昨晚“开张”了。治疗病区共10名医生参加值班,两人一组,三班倒。当晚由唐都医院的郝春秋教授和她值班。
患者姓Mulubah,女性,49岁,有明确的埃博拉患者接触史,因乏力、发热、咳嗽4天,于1月30日收住我们ETU(埃博拉患者治疗区)的留观病区,31日下午化验结果显示Ebola virus-PCR阳性,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EVD),当晚转入治疗病区。昨晚转移之前,患者迷迷糊糊的,意识不太清楚,喜欢躺在地上,偶尔起来走动也是踉踉跄跄的。当时,利比里亚护士告诉张萍:“She is weak. She is confused.”(她很虚弱且状态糟糕)
张萍说,她非常希望能进病房接触埃博拉患者,但是“抢”不过郝教授,郝教授主动要求进病房,让她在监视器前作记录。随后,郝教授、刘静莉、Isaac(利比里亚护士)以及两名利方护工同时进了病房。
他们一行5人进入病房,护工做清洁,医生和护士到患者床旁询问病情变化、查体和测生命体征,得到数据即通过床旁的对讲系统与在办公室内的张萍联系,“由我记录患者的信息。我从监视器中看到——Issac做事一板一眼,测完脉搏、血压和血糖,才开始测体温,站在病房里等待5分钟。等他们脱去全套PPE(个人保护装置)从病房里出来时,已经浑身湿透了。”
疫区生活
一次受凉发烧令人虚惊一场
2月6日由于夜晚受凉,张萍发烧了。
“一整晚都不舒服,腰酸,浑身发热。想想自己在治疗病区上班,曾给确诊EVD患者查体,心里直打鼓!不会有事吧?”张萍说,她夜里辗转反侧,心里很是慌乱,测了好几次体温,最高37.1℃,于是她赶紧跟宿舍的室长汇报。
到了下午,体温更高了,37.7℃!在疫区发热,怎能不紧张!张萍说,她虽然不停安慰自己,这只是简单的发热,很快就好。但作为一名医生,发热越来越严重的事实,却又将她的自我安慰不停打垮。“这时我想到了万里之外的家人,想到了尚且年幼的孩子,心中不免焦躁。我的情况没敢告诉家人,生怕他们额外的担心。”
张萍说,她不停地喝水,像强迫症一样半小时测一次体温。下午体温仍然在37.6℃左右。
“后来,昆明总医院的所有队员都特地赶到宿舍来看我,陪我聊天,医疗队微信圈里也不断有人送来祝福,送来鼓励……第一次在异国他乡与战友们共同生活和工作,第一次被浓浓的战友情紧紧地包围,我的心里暖暖的,内心的感动难以言表。我庆幸自己有这么多好战友!”
烧了一天,第二天终于退热了,血常规检测和疟原虫检查都是阴性的,只是一场受凉发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