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垃圾收运处置模式 “护航”洱海流域综合整治

07.06.2015  13:25

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信息中心。(图片由大理市城管局提供)


      □ 本报记者 黑毅鹤 赵子忠  特约记者 李锦芳
      5月20日一大早,大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信息中心的陶涛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他要对垃圾收集清运处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进行核对、统计、上报,还要对垃圾中转站的转运车辆进行GPS定位。
      在宽敞的监控大厅记者看到,LED显示屏和大屏幕显示系统一直不断显示着大理市垃圾中转站、收集车辆的运行情况。通过屏幕,全市各站点的称重数据、相关信息及111辆垃圾收集车的行驶状况、所处位置等情况一目了然。陶涛在一边向记者介绍:“这套系统是2013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通过对全市垃圾收集清运处置实行全方位视频监控、实时数据传输,对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监控,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实现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的‘数字化、视频化、定位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大理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多。大理市也一直致力于生活垃圾收集管理模式及处理方式的探索,按照“科学治理、科技领先、城乡一体、市场化运作”的思路,2012年率先在全省启动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建设,计划投资1.1亿元在洱海流域的“两区”和下关镇、大理镇等11个乡镇建设10座垃圾中转站,并购置垃圾转运车辆、收集箱体1002辆(个),实现对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有挖色、喜洲、上关、下关南区北区、大理古城、满江等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凤仪、海东站正在施工建设,创新区东城站正在进行选址等工作,111辆垃圾收集车、1002个垃圾收集箱已于2013年7月配发到了各乡镇。” 大理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项目办的阮光云介绍说。大理市还积极探索洱海保护新经验,创新垃圾收集清运处置模式,投资4.2亿元实施装机容量12兆瓦、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以上的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采用德国马丁SITY2000逆推倾斜式炉排技术工艺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并于2012年12月完成建设投入运营。截至今年4月底,共收集清运处理垃圾434036.88吨,真正实现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
      此外,大理市垃圾收集清运还实行“户保洁、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方式,由各乡镇负责收集垃圾,垃圾压缩转运和处理环节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运营、压缩处理后再转运的方式解决垃圾清运,然后统一运往海东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陶涛表示:“垃圾收集清运处置系统工程建设效果确实很好,它对于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减少生活垃圾带来的面源污染特别是洱海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句话,就是可以让大理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环境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