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免费在中国真的靠谱吗?

02.11.2015  12:55

免费模式在商业世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自从互联网技术兴起,这一模式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虽然免费模式给商家无限想象的空间,但它存在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好,那些贸然进入这一模式的企业或将面临掉入泥潭的危险。

其一,如果企图通过免费聚拢消费者、获取口碑效应,那么可能忽视了这样一个现象:免费之后用户对于产品的“珍视”度很可能下降,这样一来原本优质的东西很难获得想象中的反馈与口碑传播。其二,免费模式意味着成本消耗,如果没有在免费基础上寻到另一条盈利通路给予补贴,那么一旦核心内容研发受限,企业将可能滑入“技术空心化”或“内心空心化”的泥淖。

在线教育平台智课网最近宣布了考研培训免费,让它成为继YY100教育之后在线教育行业又一采用免费模式的企业。虽然智课声称平台技术和内容研发优势能给学生高品质课程体验,换句话说也就是带来用户流量和粘性,但这些产品是否真能让用户体验获得反馈并引发传播,是否真会激活企业内部生态链条,都要打上一个问号。

有太多的例子证明,免费对于用户而言就像三国时期杨修说“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举一个简单例子:地推过程中一个常见的手段是通过送免费礼品的方式吸引用户,但实践证明,很少有人真正把这些免费品当一回事。想想你自己或者你周围人的经历,就很好理解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其实更简洁:不花钱的东西用户当然就不会太重视,不重视自然也就不会对产品有苛刻的态度和积极反馈心理。这么一看,没有痛点刺激,用户体验上不去,所谓的口碑传播究竟会不会大规模出现,的确令人生疑。

除了可能面临难获口碑效应的问题,不计回报的成本消耗对企业来说也将是一大考验。短时期烧钱也许不是什么问题,但要长期持续免费,成本补贴从哪一个固定盈利渠道获取,是一定要解决的难题。

像上面提到的智课网,有人也许会说免费带来的广告效应能够搅活其他板块,如出国留学等板块的用户流量,或者被吸引过来的数以万计的考研人本身就是出国、考证等收费板块的潜在人群。但这样的说法似乎更多是在画一块看不见的“蛋糕”,停留于想象阶段,究竟能不能做出来还真是个问题。

类似的如10月27日的乐视发布会以及贾跃亭的老生常谈:“生态化反”。让生态产生强大的化学聚变反应,形成开放闭环,一直是贾跃亭的梦想。具体拿乐 1s 1099 起的售价来论,所谓“生态补贴硬件,低于量产成本定价”,说白了就是通过平台、内容、终端和应用一系列生态链将用户团团包裹,捆绑在几条业务线中辗转腾挪,然后通过其他业务线试图擦出价值和利润。但问题在于,这么一来乐视的盘子铺得太大,需消耗的资源太多,很可能也是看起来美妙,可行性难估算。

如果盈利能力不足,未来没有足够的资金对“免费”进行持续补贴,内容产出一旦出现质量下跌,那么接下来很可能就将面临“内容空心化”的危险。说到“内容空心化”,我们可以先回过头去看看“技术空心化”。1996年开启的彩电业价格战,对很多人来说也许是一辈子的记忆。康佳和长虹之所以后来一蹶不振,和这场持续的价格战不无关系。烧钱模式导致企业利润骤降甚至亏损,无法分流足够多的研发资金发展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最终双方只能陷入“价格战”泥淖不能自拔。

免费带来的成本压力如果无法解决,在没有钱进一步投入研发的情况下,智课网即使因为免费效应而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用户,但是否能持续保证核心内容高品质产出,是否能把内容研发打造为长久性的核心竞争优势,这些都很有疑问。小米如今的状况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小米虽然仿效苹果商业模式,但只得其形而不得其神。小米本质上以规模换市场,通过压缩硬件利润以性价比圈住用户;而苹果优化闭环生态与软硬件优良体验,以此提升硬件溢价,靠卖核心技术实现高利润。

这一点也就能说明,为什么华为在第三季度超越小米成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大生产商,而苹果手机9月份销量成为国内第一。事实证明规模效应、价格补贴导致核心技术研发不足,在“技术空心化”的情况下,有时候只能看着技术型企业一骑绝尘而去。

那么,智课网呢?依靠免费这一盘棋,其实本质上还是在聚拢规模这一阶段。而这种模式对于企业的成本消耗无疑是巨大的,一旦无法找到强势盈利板块给予补贴,一旦无法对技术研发和内容研发展开进一步的投入,那么它离“技术空心化”或“内容空心化”恐怕也就不远了。如果真的到了这一步,“免费”的路子还有必要持续走下去吗?

来源:艾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