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在线】建言减贫消贫 献策改善民生

19.08.2016  01:12

16日,在昆明举行的民盟第七届“民生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贫困与社会保障”“乡村贫困与精准扶贫”两个话题,从不同视角为我国减贫消贫、改善民生建言献策。

被动安置

脱贫之路艰难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琴指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集中型拆迁异地安置小区,带来了城市贫困人口的集聚现象。拆迁安置往往是改善了居住条件,却使得安置区贫困人口生计更加艰难。

他们往往是被动地被安置在区位较差、公共资源较少的城市边缘地带,致使就业困难、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再加上大幅度提高的刚性生活成本,造成这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之路十分艰难。”徐琴认为,综合施策、主动扶贫,解决贫困人口的生计困难,阻止城市社会的底层固化和扩大,在相当长时期内是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规划、建设与管理需共同面对的问题。

探索方法

健全保障体系

由于多数职业病病程长,不可治愈,导致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常年服药,生活质量极其低下;往往是一人患病全家致贫,产生的债务也会留给下一代,造成传代贫困。”辽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阎浩林认为,应探索建立农民工职业病危害追溯体系,保障农民工职业健康权益。

四川工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高恩盛很关注在城镇化进程中外来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工作不稳定,工资较低,住房条件恶劣,社会保障无法覆盖,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人口。”他建议,可以从三个方面解决这部分城市新增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打破信息不对称,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技术和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政策规定,制定细则,完善监督,切实帮助外来流动人口提高居住条件;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从近年来的调查数据综合分析,西部贫困乡村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仍属发展中国家的偏低水平,生长迟滞(身高低矮)和BMI(体重指数)偏低两种营养不良状况同时存在,其中生长迟滞占主导地位。贫困地区儿童青少年营养改善工作,即‘营养扶贫’工程任重而道远。”国家卫生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专家郑玉梅指出。

精准扶贫

完善识别机制

民盟云南省委经济委员会主任、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马勇认为,精准扶贫中,用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测度贫困、“自上而下”指标分配很难准确显示贫困人口的数量和贫困程度,建议修正识别指标和方法,完善精准识别机制。“结合家庭支出指标、贫困深度指数,修正精准识别指标;针对部分民族特困地区存在的平均主义等问题,制定简单易行的贫困农户识别方法,把一些明显的贫困户优先作为扶持对象。

民盟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教授王耀辉建议运用“互联网+”推动电商进村入户,推进精准扶贫。“建议将电商扶贫纳入政策体系,提供相应制度保障,并运用政策指导、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合理引导企业、民间组织、消费者等参与和推动。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