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效投资上精准发力
梳理各地两会的情况,有19个省份下调了2015年投资增长目标,另有5个省份则未设定目标。但是下调并非意味着“忽略”,“扩大有效投资”频频出现在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伴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驾驭好“投资”这驾马车,使之既成为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更为调结构积蓄力量,颇受人关注。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尽管逐步降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是转方式的必由之路,但依然需要科学理性地看待投资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大多有过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历程。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功立业”的舞台还很广阔,其作用不可替代。而且,从短期经济运行看,与消费、出口相比,投资投入见效快、关联度大,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立竿见影。要完成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无论是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还是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持续投资。
投资这根“定海神针”投向哪里?关键是要看清楚新常态下的投资需求,在有效投资上精准发力。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已相对饱和,有些盲目投资已造成产能过剩。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旧的投资需求和新的投资需求此消彼长,投资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环境治理等领域中还大有可为。引导资金朝着这些方向投入,既能释放增长潜力,又能拓展发展空间,利在当前,功在长远。
有效投资怎么投、谁来投,也是大有讲究。扩大投资并不等同于胡乱投资,也不是“开闸放水”、“大水漫灌”。新常态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也提出了新要求。国务院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是要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切实降低准入门槛,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投资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潜力,改善当前投资动力不足的状况,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此外,还要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投融资改革步伐提速,将为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
打好新常态下的投资“组合拳”,各地各部门既需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常态下扩大有效投资的重大意义,也需要用辩证思维和前瞻眼光认识新常态下投资的新特点新趋势,紧扣“有效”二字发力,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编辑:袁艳责任编辑: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