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再流转 土地的让让回回

27.01.2016  16:56

土地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所以国家对土地流转进行有效管理,避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出现土地返包现象。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农户将流转的土地再次流转于受让人手中,导致土地返包现象产生,使得土地流转处于不平衡状态。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 土地返包
对于土地返包,它只是一种现象,该现象主要表现为农户将自己的土地经营权以流转的方式向其他让人转让,然后将土地经营权从受让人手中转移回来。以法律的性质上来讲,土地返包其实是一种违法行为,二者通过对土地经营权的转让,造成土地流转关系产生矛盾。
通常情况下,经营方与受让方通过如下几个途径进行土地返包:第一,二者直接进行协商,采用补偿的方式来实现土地流转。第二,由中间人进行调解,一般由村委会干部来解决。第三,采用暴力的形式逼迫受让方归还土地承包权。总之,土地返包现象对土地流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 导致土地返包现象的原因
➀ 违约成本低
导致我国农村出现土地返包现象与违约成本低有直接关系。国家为了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出台了相关法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中明确规定:“承包方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与受让方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但是,实际上并未从根本上避免土地流转的现象出现。由于违约成本较低,所以双方对其并未有充分的重视,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土地返包现象越发严重。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➁ 土地流转与农民的意愿不相符
虽然国家的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过程中,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强迫他人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是,在实际上,土地的流转并不是完全遵循广大农民的意见,而是当地政府或者是村委会干涉农民转让土地,违背了平等的原则。
➂ 观念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土地养老的观念一直深入农民心中。因此,土地是农民生活保证的基础,而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依然会受到落后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将土地流转后,一般外出务工,虽然获得了一定收入,但不稳定。所以农民为了解决收入问题,重新修改签订的合同,要求受让方返回土地,从未出现土地返包的现象。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 解决“土地返包”现象的措施
➀ 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某地区为了有效避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土地返包现象出现,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从而促进土地的良好流转,并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仅能够增加养老金的投入,而且可以解决土地流转的有关问题。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能够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有效推行,还可以通过土地,向农民提供最大的保障,从而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当然,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削弱土地流转中土地返包现象,进而有利于明确土地流转关系,农民在对土地进行流转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最终实现农村地流转有序开展。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➁ 规范土地流转相关程序
首先,国家必须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尤其是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中的内容,继而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纠纷,稳定土地流转秩序,并有效解决土地返包现象;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对土地流转程序的规范,正确引导农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使得流转程序和过程更加规范化;
最后,乡镇土地管理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办理土地流转合同的备案和登记,并对合同进行全面的审查,避免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流转再流转,土地的让让回回

➂ 土地流转机构做好服务工作
土地流转机构作为服务机构,应当发挥其巨大的作用,加强与土地流转双方的沟通,并做好信息咨询、沟通等服务,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土地流转机构要深入农民队伍中来,大力开展土地流转政策的普及活动,这样农民可以丰富土地流转知识,继而降低土地流转中的土地返包现象产生的几率。
此外,搭建流转信息服务平台,不断拓宽土地流转的渠道,从而增加农民土地流转的选择性。同时,土地流转机构应该大力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及时对纠纷进行调解,从而避免土地返包的现象再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