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南博迈向新征程
美编 刘一飞 画
编者按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战略的实施,云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逐步从对外开放的边缘地区和末梢变为开放前沿,成为两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连接交汇战略支点。多重机遇叠加的大背景下,第3届南博会的开幕显得更加引人瞩目。如何抓住机遇,善用机遇?如何发挥平台优势,增强影响?如何顺势而为,提升开放开发能力和水平?展望南博,寄语未来,是对云南美好明天的衷心期许。
巩固平台 提升区域竞争力
朱婧
第三届南博会今日开幕,春城昆明正式进入“南博时间”,让人充满期待。
回顾2013年首届南博会,我省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467个,签约金额5956亿元人民币;第二届南博会,共签订外来投资项目508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7082亿元人民币,比第一届净增1100亿元人民币,合作再上新台阶……南博会正式落户云南,这是云南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宝贵机遇,除此之外,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又给云南开放开发提供了政策支持,多重利好叠加,我们唯有善用在家门口招商的区位优势,巩固平台带来的合作成效,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将平台优势充分释放。
充分发挥南博会的平台优势,需要从“高质量”和“长效化”两个关键点上着重发力。近看东盟博览会,应借鉴的宝贵经验也是如此,东盟博览会举办十多年,正是通过展会效应,建立了高规格、全方位合作的长效机制。其高规格体现在双方已建立12个部长级会议机制;全方位体现在成功打造了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中国—东盟中心、中国—东盟环保中心、教育交流周等一系列合作平台,促进中国和东盟各国在20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用高规格提升展会的层次,用全方位拓宽发展空间,用合作提升博览会的影响力,如此才能推动展会向着高质量、长效化之路延伸、拓展。
第三届南博会,云南更要善用政策,抓住机遇,主动服务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国内“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与龙头企业的沟通协作,让更多外省企业进驻南博会参展,让他们了解云南、了解南亚,在此过程中促进云南招商引资工作;同时,也要立足本省企业,提供更多的展会资源和金融支持,加强银行与企业的洽谈对接,为企业提供更有利的融资政策。创新形式,让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或者中小企业抱团,帮助企业走出去。
南博会已顺势出海,如今更要借风发力。让各方企业走进来,让“云企”走出去,让大项目落地生根,产品流、资本流、技术流层层涌动,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自身发展的水平,充分发挥出南博会开放平台和载体的作用,不断增强吸引力、提高承载力、提升竞争力。
深挖价值 塑造魅力新中心
易晖
不久前,当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尚在建设收尾阶段,曾迎来过一批重要的客人——由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策划实施的南亚东南亚主流媒体“走进彩云南”大型采访报道团。一众国内外媒体记者远望既现代时尚又富有南亚、东南亚风情特色的展馆,不禁浮想联翩。一位马来西亚籍记者建议:“其实,可以把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打造成另一个城市中心,丰富其功能,完善周边综合公共交通网,提升会展中心功能。”
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价值,并具有可操作性。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表面看起来离昆明主城区较远,但它正好处于昆明主城和呈贡新城的结合部及产业连接带上,并且位于昆明市公路交通枢纽位置,距离原昆明国际机场(巫家坝机场)仅4公里,距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15公里,会展中心周围有昆石、昆玉、贵昆路、昆洛路等高速路及国道穿过,能够发挥连接滇西、滇东、滇南以及省外和国外的商品集散作用。而以平民的视角看,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就像一个大公园、商贸中心,在其中游览和消费将不再感到拥堵和杂乱。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给昆明注入了国际化色彩,它是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发展、进步的舞台,有其他地方难以提供的“玩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吸引力为塑造城市魅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
若要丰富和提升会展中心功能,似乎也大有文章可作。比如可从发展城市旅游入手,将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纳入新的旅游观光景点。实际上,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附近的广福路上就有官渡古镇和新的省博物馆,而邻近会展中心的环湖东路连接云南民族村和海埂公园、湿地公园,沿途正在铺设15公里的慢行观景车道,这些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绝佳游览胜地。眼下正好可将各景点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连成一片,在构筑城市特色旅游线的同时,增强片区的城市中心功能。
目前,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及周边已配套建设了酒店和公共交通网,若能够集中力量在临滇池一带打造高档旅游、会展、商务、文化和品质社区聚集区,成为现代新昆明的新亮点,那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片区的功能将会得到某种程度的提升。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有望成为互联互通的国际中心,可借助高铁和空中航线增进昆明与云南周边国家的旅游、商贸及文化合作,不断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力。目前,南博会首发的南博卡不仅有电子门票的功能,而且已成为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一张跨境消费卡,国内外人士可用印着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图案的南博卡在东南亚国家及国内其他城市刷卡消费,同时把“另一个城市中心”的荣耀和影响力扩散到四方。
“互联网+” 为长远未来助力
刘薇薇
在第三届南博会的前期采访中,“互联网+”是个屡屡被提及的词语。比如,此次玉溪市参展团就围绕自身特色优势产业,借助“互联网+”加强境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拓展线上线下并重的商业模式,引导更多企业“走出去”;再比如,曲靖市也通过“互联网+”助力贸易方式的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新科技、新业态。
事实上,不只是产业升级或是贸易转型需要“互联网+”,包括南博会在内的各类型展会也亟待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资源的整合与盘活,从而探索出一条发展的新路来。尤其环顾当前会展行业形势,不得不正视很多专业大型展会客户资源逐年流失,有影响力参展企业逐年递减这样的现实。这背后的原因固然多方面,但传统会展模式对会展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恐怕是重要因素之一。
毕竟,挑选一段特定的时间举办展会,但会展期间资源太多、时间又相对太短的矛盾,让传统的会展很难做到对资源的有效挖掘与利用。若能借助互联网的平台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不仅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更可实现365天、24小时不间断展示、交易。同时,还可借由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实现精细营销和精准客户管理,不断满足更高层次的商贸需求。
再从微观层面来看,“互联网+会展”概念的导入,还可帮助完善会展期间的各项服务,为展会的信息化水平升级。就如不久前刚刚投入使用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就将“互联网+会展”的智慧化系统导入到展会的各阶段服务中。不管是参展方还是观展方,都可通过一个集成的移动应用信息平台接入展会,从而实现定位导航、餐饮、酒店、旅游、票务、物流等方面的服务。而且,系统还可通过对参展者的精确导流,准确收集记录观展者的轨迹,不仅可以帮助优化布展,更可将客流统计分析纳入会展的大数据平台,分享给参展各方。
今年4月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提出,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关键要坚持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方向,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加快展览业转型升级。就加快信息化进程而言,《意见》提出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展览业态;举办网络虚拟展览会,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模式;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在展览业的应用。
由此不难预见,未来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互联网+”业务将成为传统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线下展会+线上展会”的模式也会成为各种大型展会的标配。而这样的发展方向,或许也可以成为南博会持续保鲜的动力所在。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