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动物园省内首次人工繁育诞下犀鸟宝宝

13.07.2015  20:27

  雄犀鸟

     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袁瑶溪 今年4月,在云南野生动物园安家7年的一对花冠皱盔犀鸟,终于喜得贵子,新生幼鸟成为省内首次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鸟。

    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雌鸟在孵化幼鸟前会提前选好巢址,然后用自己的排泄物混合种子、树枝等堆在洞口,将巢洞封住,留下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雄鸟接近喂食。随后,雌鸟会在洞中产蛋养育,长达数月之久,直到幼鸟能飞行时才破洞而出。在此期间,雌鸟全靠雄鸟喂食来维持身体的营养。

    经过犀鸟妈妈近一个月的孵化,今年4月23号,一只小犀鸟破壳而出,犀鸟妈妈便在封闭的巢洞中安心地养育小犀鸟,而犀鸟爸爸则每天四处奔忙,负责妻子和孩子的饮食。每次喂食,犀鸟爸爸都装着满满一肚子的大餐,蹦跳着来到槽箱前,为自己的宝宝加餐。

    由于巢箱上所留的缝隙宽度只有5厘米左右,仅够雄鸟喂食,所以犀鸟宝宝出生一个多月来,工作人员一直未能看到犀鸟宝宝的真容。为了进一步观察犀鸟宝宝的情况,今天上午,工作人员带着工具,准备在鸟巢周围安装监控设备。由于犀鸟会跳到摄像头上面啄机器,经过一番讨论,在鸟巢附近安装监控,上面覆盖上木箱以防止犀鸟啄坏摄像头。

    饲养员李康兰介绍,这个小鸟出生以后,它还有一个育雏的过程。雌性的犀鸟会把小鸟藏到它的尾部后面,或者是遮挡在它的翅膀下面,所以不常能够见到。现在小鸟在长身体,原先是两只成鸟的食量,现在是三只鸟的食量。小犀鸟的身长已经长到20厘米了,等它的羽毛长丰满以后,雌鸟就会破箱出来。预计在本月,犀鸟妈妈就会用嘴把洞口啄开,为自己解除“禁闭”,和犀鸟爸爸一起哺育宝宝。那时,大家就可以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区,一睹云南首次在人工条件下繁育成功的犀鸟宝宝的真容。

    据悉,犀鸟因为拥有一张大嘴而闻名,但由于繁殖条件苛刻,一直是人工繁育难以攻克的课题。目前在国内,人工条件下繁育犀鸟,也仅有一次成功的案例。

编辑:廖拓溪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