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内保护园外开发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以园外盈利性项目补贴园内
园内保护园外开发
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以园外盈利性项目补贴园内
◆本报记者叶子 徐小雪
见习记者宋杨
走进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茂密幽深的原始森林中山花遍野,古树峥嵘、苍藤缠绕,呈现出大自然的生态和谐美景,令人流连忘返。
太阳河国家公园位于普洱市思茅区东南31公里处,公园总占地面积达216.2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8%,园内有植物2104种,野生动物812种。
沿着林间的木栈道一路向前,不仅能看到犀牛、猕猴、白鹭,还能和小熊猫零距离接触。
太阳河国家公园内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7种。最为罕见的要属白犀牛,这里有国内唯一的犀牛种群重建基地。
为了让犀牛在云南重现,普洱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云南野生动物园启动了“建立犀牛种群”的科研项目,从非洲引进了7头白犀牛,拟重建普洱的犀牛种群。重建成功后将实现犀牛的野生放养,仅辅以必要的人工监测。
太阳河国家公园在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展示方面,创新形式、突破局限,让游客在以生态为主体、以森林为依托的自然环境中,与各种野生动植物亲密接触。
“我们在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原则,公园紧紧围绕‘野美自然界’这一主题,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开发、分步实施。”湄公河集团副总经理林绪静在园内边走边介绍,并随手捡起了步行道边游客留下的垃圾。
记者注意到,木栈道中间不时有一两棵树木交叉,游客只能绕道而行。在木栈道的建造过程中,公园没有砍伐“碍事”的树木,而是让树木穿过步行道,并留有一定空间,不影响其生长。
据了解,普洱市太阳河国家公园汲取国内外国家森林公园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土文化提出园内保护、园外开发的模式。以园外盈利性项目的运作补贴园内保护性、公益性项目,使普洱太阳河国家公园与周边珍贵、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和持久保护。
太阳河国家公园只是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普洱市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编制完成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计划普洱实施方案》,成为云南省首个完成《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市级配套实施方案的市。
目前,普洱市已先后建立了糯扎渡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普洱学院生物多样性科学教育馆、宁洱县和墨江县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基地,成立了黑冠长臂猿保护协会,建立了普洱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募基金会和景东无量山黑冠长臂猿保护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