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出租车电召每天不超10次 因打车软件呼叫成功率高
2012年,昆明出租车开始试行电召。两年多过去了,这个当时看起来有望改变“打车难”现状的里程碑式举措却江河日下,从最鼎盛时期的每天2000多次,滑落到现如今的每天不超10次。这当中有其自身原因,转折点则是2013年9月前后,以“滴滴打车”为首的各类手机打车软件进入昆明时。
据统计,如今在昆明仅“滴滴快的”(“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战略合并后的称谓)的登记车辆就过万辆,超过昆明出租车所有量。而安装“滴滴快的”客户端的市民已达六位数。新兴事物的冲击和营运模式的改变在考验着传统的出租车运输行业,打车软件在昆明,便民还是搅局?出租车行业该何去何从?晚报记者展开调查。
记者体验
“滴滴专车” 价格高更舒适
坐上一辆售价20万元的中高档轿车,司机递过一瓶矿泉水,然后车厢内响起音乐,再次确认目的地后,司机说了句:“那我们开始了?”然后按下手机软件上的“开始”按钮,就这样,记者首次“滴滴专车”体验之旅开始了。
毕竟专车的车辆档次比普通出租车高出几个段位,体验期间的舒适度自然不在话下,但价格也极其“美丽”,几乎是普通出租车的一倍左右。按专车司机的说法,从接单量来看,价格更亲民的“滴滴快车”更受欢迎,“‘滴滴专车’的服务对象多为更在乎舒适感、希望享受的市民或者游客。”
乘客说法
方式不重要 只求顺利打到车
为何市民更青睐“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在新闻路口打车的陈先生直截了当地说:“着急的时候用电召根本召不到出租车。路上打车偶尔还会遇到司机说不顺路;打到车了又担心司机绕路,打车是体力活也是脑力活,只求顺利打到车。”他在路口等了近20分钟才等来一辆空车,急忙挥手,几步小跑开门上了车。
市民赵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试用了一款打车软件。“挺好用,只要不是早晚高峰期就能很快打到车。对我们上班族来说,上班高峰期就算多加10块钱‘小费’,也总比打不到车在路边干等,导致迟到强。”记者采访发现,无论是电召、网召、挥手召,对乘客出行而言,什么方式并不重要,“关键是哪种方式能尽快打到车,哪种方式就更受欢迎。”
行业态度
监管部门不说话 的哥的姐看得开
半年前,昆明的出租车监管部门对打车软件的态度很明确:不反对,先引导、后规范、再发展。
可如今,监管部门却对此三缄其口。有业内人士透露,多元化的打车模式和选择是趋势!目前监管部门的态度很隐晦,那就是允许多元发展,但要规范发展。有消息称,昆明已有出租车公司与打车软件平台进行秘密接触,以期开拓更多元的交通出行方式。
而“滴滴快的”则表现出欢迎政府监管的态度,“城市交通出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期待政府能推出一个可以推动整个专车行业良性发展的新的监管方式,制定符合实际情况与用户需求的安全和服务标准。”该公司公关李玫说。
相比起监管部门,出租车司机们的态度则要开放和正面得多。
“出租车垄断市场多年,现在有其他形式的营运车辆加入没啥不对的,旧东西肯定要由新东西来打破,我觉得并轨运行是未来趋势,”对于打车软件的进入,的哥申先生看得很透彻,他认为,乱只是暂时现象,今后肯定能找到平衡办法。他猜想:以后的出租车市场,可能是专车负责高端市场,出租车负责中端市场,共同发展。
对于身边不少同行“跳槽”去开专车一事,申先生笑着说:“我知道,现在好多开专车的以前都是出租车司机。但我是小富即安的性子,不想动来动去。如果哪天开出租车的收益达不到我的理想值,肯定也会转投打车软件旗下的。”
申先生相信,有竞争才会有改变,打车软件的出现,会促使出租车行业越变越好。(记者陈洁)
编辑:徐婷责任编辑: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