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 擘画昆明乡村新图景

09.10.2020  08:45

乡村振兴,是时代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两年前,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如今,第一个阶段即将结束。两年多来,昆明……

人是核心,地是前提,钱是重点,产是支撑。

人、地、钱、产”是乡村振兴重要抓手,更是探索实践中的“四梁八柱”。因而,在顶层设计中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必须把土地资源流动起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必须建立产业支撑性工作。

无疑,这是昆明乡村新图景——“富春山居图”的起笔!

20项政策支持  78%村庄有蓝图

昆明市乡村振兴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多项第一!”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市乡村振兴办副主任刘正海说。例如,在全省率先建立组织保障机制,第一个建立政策规划体系,第一个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在全国率先实施校地合作“双轮驱动”工作机制等。

具体来说,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1+1+8”的乡村振兴领导组织架构;各县(市)区均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调整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县(市)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全部落实由县(市)区委书记任组长。

另一方面,昆明强化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及时启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编制。按照“1+1+18+15+N+X”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体系要求,编制了《昆明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以及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等8个专项方案。各县(市)区均已出台了县级乡村振兴规划,96个乡镇、78%的行政村编制了本级乡村振兴规划。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编制,把全市村庄划分为特色保护类、民族团结类、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拆迁拆并类以及暂不明确类等六大类型。目前,乡村振兴战略空间规划已完成两轮意见征求。

有组织、有蓝图,更有落实。据刘正海介绍,昆明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责任清单,明确了市、县、乡、村四级书记的责任;制定了乡村振兴会议、宣传、督查以及考评四个工作推进机制,梳理了全市乡村振兴20条支持政策等,压实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更重要的是,昆明还建立了督查考评机制,将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市级目标管理考核,实行差异化考核,即主城核心区乡村振兴不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功能区乡村振兴纳入市对县年度考核,生态涵养区脱贫攻坚考核成绩作为乡村振兴成绩。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列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内容,制定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考评细则,实行季度测评、半年考核、年度考评和定期通报制度。

乡村振兴实验区建设取得阶段成果

两年来,昆明市乡村振兴既有对战略决策部署的坚决落实,更有据自身资源禀赋的实践和探索。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目标要求,先后对接引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院校的全国著名“三农”专家,为昆明出谋划策,构建昆明乡村振兴“智库”。其中,2019年8-9月,按照“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路子,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签署乡村振兴政校合作共建协议。

值得关注的是,在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合作下,启动了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下称乡村振兴实验区)建设。这是全国率先开展乡村振兴政校合作的项目,也是目前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项目。用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的话说,乡村振兴实验区建设在我国是一个创举,没有先例。

乡村振兴实验区现已取得阶段性实践成果。”刘正海表示,目前,乡村振兴实验区的6个实验村有实施建设项目81个,其中已推进项目59个,有效推进了产业、环境、文化、人才、组织五大领域的振兴。其中,在产业发展上,按照村村景区化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内涵,打造万溪梨园、福安六坊、雁塔花巷、七彩梦乡、康旅石桥、彝青人家等特色品牌,探索推出农旅产品,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

在政策制度探索上,昆明围绕产业增值收益留村哺农、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实现等八大机制探索,目前已牵头起草了《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工作方案》《昆明市乡村振兴生态资源价值实现“三级市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同时,各实验村积极探索,在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乡村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6个实验村已收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13410平方米,为民宿改造和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了基础;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完善了村规民约,制定了实验村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办法等一批制度。

显然,上述这些机制体制的探索和建立,以及实验的优化,必将为下一个十五年,即到2035年,昆明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无疑,这是昆明“富春山居图”的行笔!

亮点

农村产权改革试点成全国典型

火了,一夜之间,昆明成为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明星”地域。

宜良县、富民县先后完成第二批、第三批全国改革试点任务;安宁市、石林县也高质量全面完成全国第四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

四步法”推进农村产权改革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据市农业农村局政策与改革处处长王力介绍,为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昆明通过实施“六个始终”  ,不断探索建立起有昆明特色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具体来说,始终加强制度创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模仿,昆明市支持各县(市)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文件精神的,都可以进行探索。昆明市已在成员身份认定、股权设置、股权管理、账户开设、股权抵押贷款等方面实施系列创新性实践;去年10月以来,已出台产改方面政策文件3项。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融合的加速,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同时,如何确保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资产得到严格保护,是此轮农村产改的核心。

对此,昆明农村产改采取了“四步法”,即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查→依法推进成员身份认定→科学合理量化股权→全面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新机制,推动昆明乡村振兴建设。

四步法”之下,昆明市积极将各县(市)区申报为改革试点,宜良县、富民县、安宁市、石林县等地陆续成为各批次试点典型。其中,宜良县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经验被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范围推进,农业农村部、中组部先后4次组织到宜良参观培训,接待国内、省内各级各类考察学习500余次。今年8月21日,中央农办和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视频会,在全国选取了10个产改典型案例在《农民日报》上刊登发表,宜良县北古城镇陈家渡社区“立足资源优势,三变发展经济”的经验名列其中。

探索5种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

富民县在完成改革试点基础任务后,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继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了“抱团发展、扩权赋能、基金扶持、村企合作、依托资源”5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安宁市、石林县对具备经营性资产或资源性资产的村组都进行折股量化,部分具备条件地进行了虚拟股份量化,只有极少村组因没有任何集体资产资源暂未进行折股量化,但所有参加产权制度改革的村组都成立集体经济组织。

王力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群众最关心,也是矛盾纠纷最集中的工作。为此,昆明市始终坚持法律底线,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没有明确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如新增人口不在基准日期内、娶妻嫁女但户口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等,10多类特殊人群都是由村集体民主协商确定,实行“一村一策”。昆明市成员身份认定于6月底就全面完成。

此外,股权量化也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股权量化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集体资产资源的效能。从全国试点经验看,股权量化基本上都是以经营性资产为主,但昆明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后提出: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股份量化,对资源性资产进行份额量化,既没有经营性资产也没有资源性资产的,可采取虚拟股份的形式进行量化,也可以暂不进行股份量化。

从实践成效看,三种量化方式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股权设置主要以成员股为主,但是经民主协商后,可以设置集体股,还可以设置贡献股、劳龄股、敬老股、扶贫股、拥军股等特色股权。目前,昆明已全面开展折股量化工作,预计在本月基本完成。

由此可见,“明星昆明”是一种表象,实质是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村民家门口创业就业更有盼头

让农民自己来当老板。在宜良县委书记李绍俊看来,这是破解乡村振兴推进中本土人才外流、乡土人才留不住和缺乏新型管理人才等问题的恒久之策。

这样的理念之下,宜良县九乡乡麦地冲乡村(小组)在今年先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农大教授李小云及另外3位教授获聘为麦地冲村首任“荣誉村长”和“新村民”,3名返乡青年受聘为麦地冲村CEO……与之相对应的是,宜良县提出:用3年左右,通过“内培外引”,实现人才本土化、人才职业化、人才年轻化“三化”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乡村人才孵化器

麦地冲村共有农户50户、170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村庄。2019年,麦地冲村申报并获批为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由6个实验村组成)之一。为了在人才等体制机制上的率先改革突破,宜良县创新性地提出了乡村人才“三化”目标,并实施一系列实验性人才培育计划,成为全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典范。

据宜良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王雪梅介绍,围绕人才振兴这个关键,宜良县先后建立了青年就业平台、青年人才培育基金、优秀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机制等一系列实验性人才培育平台。其中,以麦地冲村的麦地彩居有限公司为乡村人才孵化器,发展高端休闲、自然教育、农旅结合、文化产业等新业态,将大量在城市成长、符合现代特点、现代化、城市化的产业吸引到麦地冲村发展,让当地年轻人留下来就业、服务。目前,仅吸引麦地冲村返乡青年就达30多人,其中3名返乡青年分别担任上述麦地彩居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首席财务官(CFO)、首席技术官(CTO),并提供与城市就业相匹配的薪酬待遇和激励机制,以吸引更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值得注意的是,为扶持保障人才尽快成长,宜良县还从上级奖补资金中预留20万元设立青年人才培育基金,专项用于实验期间招聘的回引人才工资和本土人才培训费用支出。同时,在返乡青年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退伍军人创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吸引专家团队等方面也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

人才培育助推乡村振兴

麦地冲村的人才培育方式,也是昆明市乡村人才振兴的一个缩影。

据市乡村振兴办秘书处副处长鲍丽红介绍,近年来,昆明围绕人才振兴,一直在培育带动上下功夫。例如,建立乡村振兴智库,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内知名院校开展合作,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为昆明市乡村振兴特别顾问,在市委党校设立“温铁军工作室”,中国农业大学团队10余人指导昆明市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创新实验区建设。

同时,制定印发《昆明市2020年人才振兴工作要点》,推进扶持一批致富带头人、培养一批技能型人才、鼓励扶持一批创业人才、培养一批教育卫生人才、引培一批急需紧缺人才、转化应用一批科技成果、实施一批人才新政。截至目前,已培训农业科技骨干400余人、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培训18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6423人次、农技人员500余人。

另一方面,昆明加大农村创业扶持、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仅今年,全市扶持返乡创业及农民工创业就达807人,发放贷款金额12040万元;截至6月底,昆明市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万人,实现转移收入7.13亿元。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了4个与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相关人才,推荐比例达23.53%,目前已进入省科技厅审核评审。

此外,昆明还积极开展新农人、新乡贤、新村民培育。6个实验村现已吸引10余名本村青年回流,在本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昆明日报 首席记者廖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