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

16.10.2014  14:01

    “多尽一份力量就能多帮助一个人,哪里需要我们就在哪里。”今年24岁的李云峰刚大学毕业,是这次地震救援中共青团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委的志愿者。

    李云峰是永平镇费竜村大村社人,由于熟悉本地环境,他不仅充当向导、从事和其他志愿者一样的劳动任务,还负责协助团县委工作人员对志愿者队伍进行管理和安排。

    “我的家乡遭了灾,我要把自己在大学所学所知的用到家乡来。”地震后,李云峰家房屋也出现墙体开裂、瓦片掉落等情况,但得知救灾队伍中急需人手,他立刻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搬运物资、打扫卫生、消防宣传、社区登记……连日来,李云峰和他的队员们活跃在灾区的各个角落。他说:“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也能够为奔忙在灾区的救援人员分担一些工作。

    就在14日,大家把赵文伦和张淑华两位志愿者“强行”劝离了灾区。今年51岁的赵文伦来自四川绵阳,经历过汶川地震,去过鲁甸当志愿者。身上没有路费,他就搭乘运送物资的货车赶赴灾区,虽然腿脚不便,拄拐的他在搬运物资时却毫不逊色。

    来自河北承德的张淑华64岁了,参加过多次抗震救灾,和青年志愿者一起搬运水泥板,一会儿都不停歇。看到她忙完这里忙那里,大家都劝她歇歇,她总说:“我不累。”考虑到两位老人年纪较大,大家不得不强行将他们劝离。

    这几天,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树河镇竹林村的志愿者卢天林,正在通过共青团景谷县委寻找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他要把手里的500元钱亲自送到孩子手中。这500元钱是卢天林的弟弟捐赠的,两天前,弟弟得知卢天林来到灾区当了志愿者后,十分感动,立刻决定贡献一份力量。

    今年41岁的卢天林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辗转乘坐摩托车、长途汽车,一路携带了常用药品和急救物品,历经28小时的奔波,于震后第二天到达灾区,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以来,共有来自省内省外的323名志愿者活跃在抗震救灾一线。随着灾区生产生活的逐步恢复,志愿者陆续撤离,目前还有45名志愿者留在灾区进行后续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