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明确2类“哨声” 解决7类难题
来自县区的一声声“集结哨”已经在昆明吹响,如何才能吹响亮?是吹响一阵子,还是形成长效机制?日前,《昆明市“党建引领、县区吹哨、部门报到”网格化综合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从机制、流程、考核、系统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规范,初步建立起我市“吹哨报到”的制度和工作体系。
《方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长期得不到处理、反复多发的热点难点问题,将以下7类问题来源作为“县区吹哨、部门报到”的哨源:公众投诉举报;12345市长热线转办;媒体曝光;网格人员或其他人员巡查上报;卫星遥感图斑;经县(市)区研判需要市级部门参与处置的事项;市领导批示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工作需要逐步将其他问题来源纳入哨源。各县(市)区要结合工作实际,拓展问题收集渠道,深化问题收集机制,明确本区域吹哨报到的“哨源”。
但“集结哨”当然不能随便吹。《方案》根据基层所急、群众所盼,将县(市)区吹哨事项划分为“重点哨”和“协调哨”两类,并明确各类哨件的类别、适用范围和处置标准。重点哨包括反复出现的问题、上级督导检查的问题、跨区域跨部门的问题、媒体曝光问题等;协调哨包括涉及多部门推诿扯皮的问题、涉及项目建设和经费保障的问题等。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和工作推进情况,对吹哨事项进行分类,明确适用范围、处置时限和标准。
“县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的关键,是向县(市)区“赋权”。“哨子”交到县(市)区手上,那么,哨声是怎样吹响的?首先,各县(市)区通过“哨源”广泛收集需要市级部门配合解决或综合处置的事项,形成“哨件”。随后,各县(市)区对照吹哨事项类型和标准对“哨件”进行研判,初步梳理涉及的市级部门及各自承担的工作职责、处置标准等,征求市级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向市网格中心提出吹哨申请。接下来,市网格中心对部门职责清晰、工作目标明确、符合吹哨标准的“哨件”予以审核通过,通知发起吹哨的县(市)区和参与报到的市级部门,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最后,各县(市)区党委通知相关市级部门按要求安排人员在指定时间内报到。
《方案》规定,按照“一哨一考核”的要求,由市委组织部和市网格中心通过吹哨报到综合指挥系统对各县(市)区吹哨报到工作机制建设运行情况和“哨件”办理情况进行考核;由发起吹哨的县(市)区对市级部门的报到情况和“哨件”办理情况进行考核,并报市网格中心汇总。
同时,建立双向评价制度,由县(市)区对参与报到的市级部门进行评价,市级部门对发起吹哨的县(市)区进行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吹哨报到考核结果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考核和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同时,上报市委组织部纳入年度党建目标考核以及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的重要内容。
据了解,目前,五华区委已就华山街道办事处辖区景虹街道路渗水问题发起吹哨,市委组织部和市网格化监督指挥中心将于近期组织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国资委等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报到,正式吹响我市“县区吹哨、部门报到”第一哨。(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