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村寨紫米飘香

06.10.2014  18:04

金秋十月,走进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克曼村,田野里的水稻已基本收割完了,农家场院上晾晒着金灿灿的稻谷。这段时间,村里的生态紫谷种植专业合作社陆续收到了订单,新购置的一台大型脱壳碾米机也开始忙碌起来,散发着糯香味的生态紫米远销昆明、上海、广州等城市。

克曼村是典型的哈尼山寨,这里层层梯田绵延相连,是地理标志产品“墨江紫米”最主要的生产基地,全村种植着2000多亩优质紫谷。

紫米的价格一年比一年好,种一亩紫谷就能收入三四千块钱,是普通稻米收入的一倍多。”克曼村二组的鲍忠兴家里有7亩水田,如今,他全部种上了紫谷,村里的生态紫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0元的保底价收购,每年他出售紫谷的收入就有2.6万元左右。全村300多户人家平均每户仅紫米一项的年收入就超过1万元。

墨江紫米”2010年初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认证,并成功启用。此后,墨江原产紫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其所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也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去年,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米之一,价格也随之翻了好几倍。农民种植紫米的积极性不断增长,“这几年紫米种植的面积都有增加,从2010年的500亩增加到了现在的2000多亩。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还新开垦出梯田种植紫米,但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村里最多只能再增加100亩田地了。”克曼村村支书白林东介绍。

由于墨江紫米每亩单产量偏低,仅是普通杂交水稻的一半不到,且还处于出售紫米原料的产业低端,制约了农民的增收能力。为此,墨江县成立专门的紫米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大了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每年开展四期左右的技术培训,并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推广新品种和有机肥,提高紫米的产量。首先规范种植方法,大力推广拉线行插,更通风透气了,病虫害也少了;其次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政府每亩补贴40公斤有机肥2包,提高籽粒饱满程度。同时,与云南农业大学合作,到田间进行科研试验,开展高产示范创建。“现在全村已种植了800多亩新品种,全部实现生态有机种植,今年紫谷的产量每亩增加了50公斤。”白林东说。

记者 沈浩 李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