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古歌》:从梯田唱到国际舞台

03.12.2015  09:22

火塘边唱起哈尼古歌。何志科/摄

    今年5月1日,意大利米兰世博会开幕,《哈尼古歌》作为2015年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登上了璀璨的国际舞台。

    《哈尼古歌》完成了从濒临失传到走向世界的完美蜕变,这与作为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哈尼古歌主要发源地的元阳县长期致力于挖掘、整理、传承哈尼梯田传统农耕文化以及抢救性保护哈尼族古歌古舞是分不开的。

    成功驻演米兰世博

    《哈尼古歌》在哈尼语中被称为“哈尼哈巴”。历史上哈尼族没有文字,所有文化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来沿袭传承,演唱内容囊括了哈尼族社会的生产劳动、宗教祭典、人文规范、婚丧嫁娶、吃穿用住、文学艺术等方方面面,贯穿了哈尼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堪称哈尼族社会口语传承的“百科全书”。

    在为期半年的米兰世博会上,《哈尼古歌》以古朴悠远、欢快热烈、风情浓郁的古老歌唱调式,演绎和诠释了哈尼族的农耕文明。共演出1000余场,吸引了100多万人次观看,其中包括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芬兰前总理埃斯科·阿霍、爱尔兰总统麦克·希金斯等多个国家的政要,成为了本届世博会最受关注、最具特色、观看人数最多的节目之一。

    “很幸运能到国外展示哈尼族文化的风采,观众的掌声就是对我们的肯定。”参演人员龙美良告诉记者,《哈尼古歌》是中国馆最大的亮点。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李有亮,连普通话都不会说的他却留在了米兰半年时间,“我是带着任务去的。”对于他来说,他身上担负着传承本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神圣使命。

    《哈尼古歌》在米兰世博会的成功驻演,对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是红河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千年哈尼梯田”这一靓丽历史文化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亮相。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哈尼文化,红河州将对《哈尼古歌》提升改造,进行常态化演出。

    留住民族的根

    在元阳县攀枝花乡硐浦村,层层叠叠的梯田铺在山间,洋洋洒洒,沿着大山的纹理自由变换,不矫揉不做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小和一身靛染的黑色布衣,躬身在梯田里劳作,76岁的他把一辈子的身影留在了梯田。“秧苗如姑娘般地长大了,她要嫁给梯田……”劳作中,他唱起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悠远的歌声在梯田里回响,把老祖宗世世代代留下的耕作经验传于后人。也许是和梯田打了一辈子交道,被称为梯田文化传承智者的他,脸上也刻满了一道道的“梯田”,比一千多年还要深刻。

    “元阳要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要保护好民族文化,这才是独一无二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何志科介绍,元阳县加强对哈尼梯田核心区和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恢复,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发现和培养,分支系、分点广泛建起17个哈尼古歌传承点,加强良性传承体系建设,哈尼古歌传承现状呈良好态势。

    在沙拉托乡文化站传承点,由32名传唱者组成了哈尼多声部农民合唱团,承担起了民族文化传承和展演的任务。“他们都是由当地老百姓组成,平均年龄已有35岁。”文化站长罗茜介绍,平时传唱团成员都要进行生产劳动,农闲之余聚在一起学习交流,传承文化,合唱团在今年的“元阳哈尼古歌大赛”中荣获金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推动云南文化的发展,才能增强云南民族文化的整体影响力。随着商业化、现代潮流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何志科认为《哈尼古歌》要实现世代相传,必须要“还古歌于生产生活”,“哈尼族人在千百年来创造的梯田里唱响古歌,在婚丧嫁娶的礼仪里传承古歌,唱《哈尼古歌》不能脱离哈尼族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尊重传统,尊重传承人,尊重文化原生性,哈尼古歌必将永远在梯田里传唱。(云南日报 记者严家芬)

编辑:赵艳芳责任编辑:徐婷
首付
首付  首付【表情】【表情】万买地铁三室准现Zhifang.com
去年云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1%
云南省2019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持续保持优良,云南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全年未出现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Zhi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