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绿水青山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夜色下的翠湖公园,有不少夜跑者,市民张旭东便是其中之一。快50岁的他,每晚7点准时出现在翠湖边,“在自然环境比较好的地方,跑起来比较舒服。瞧,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夜跑队伍中来了。”张旭东所说的夜跑“舒服”是昆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就的一个缩影。2019年的昆明,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在这些改变的背后,是一座城市从不曾停歇的脚步,是昆明生态环境部门数年如一日攻坚不停歇,绿色发展正转化为每一位市民可触可感的“绿色福利”。
翠湖环境怡人。刘嘉摄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时强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护好七彩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
目标既明,路径亦定。昆明生态环境部门响亮作答:围绕加快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昆明生态环境系统的力量。
整改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交办685件
环境问题整改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强的民生。“把问题整改作为第一要务。”针对环保督察中反映出的问题,昆明生态环境部门采取监督检查全覆盖,每月调度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每季度召开1次调度会。定期提醒、催办和督办,确保问题整改按时限见实效。
截至2020年5月底,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交办的690件投诉问题,完成整改685件。2016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反馈涉及昆明的47个问题,完成整改37个。2017年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73个问题,整改完成48个。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交办的791件投诉问题,完成整改774件。2018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的15个问题,完成整改6个。中央专项督察东川金沙江尾矿库反馈问题29个,完成整改12个。
2020年,昆明市聚焦问题、压实责任,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继续按整改方案抓好中央、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问题和群众投诉问题,中央专项督察东川金沙江尾矿库反馈问题按质完成整改,确保按期整改到位。
组织开展生态环境问题专项排查行动,提前做好迎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探索县(市)区实行“局队合一”体制,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向一线倾斜,运用互联网+执法,开展移动执法、联合执法、区域执法。各分局主要领导下沉执法一线,全力推动、亲自参与执法工作,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做好12369并入12345市长热线办统一接线有序衔接工作,不能断档漏件,逐一处理、逐一回复、督促落实,实现收件率、按时办结率100%。
滇池水质持续向好。 新华社
碧水
国考、省考劣V类水体首次全消除
2020年第一个全市性重要会议就是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会暨第一次河(湖)长会议,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程连元强调:“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头等大事和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对昆明水环境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身处长江上游,作为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昆明正在锲而不舍地打一场碧水保卫战。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全国较早推行“河长制”,并强化滇池、阳宗海、牛栏江、螳螂川等重点流域的环境监管;按月对水质进行调度及通报,督促加大不达标断面整治力度,制定《昆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试行)》。
滇池全湖水质为IV类,水质保持稳定。阳宗海水质稳定保持Ⅲ类,时隔11年首次开湖捕鱼。国考、省考水体断面水质优良率64%,超出国家和省下达的40%目标。国考、省考劣V类水体首次全面消除。
2020年,昆明市坚决打赢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以滇池治理、长江流域(昆明段)大保护为重点的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滇池流域、阳宗海流域、牛栏江流域、螳螂川-普渡河流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大劣V类断面整治力度,巩固国考劣V类断面整治成果,重点抓好螳螂川-富民大桥、鸣矣河-通仙桥、牛栏江-崔家庄、普渡河-普渡河桥等断面水质整治提升。抓好水源地保护,开展排查整治,抓好柴河水库整治,完成“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定,保障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工业园区整治、“三磷”专项排查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和名录建设。
红塔西路樱花。记者赵伟摄
蓝天
省会城市第5名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守护“昆明蓝”,成为昆明全市上下的共同目标。
昆明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调度,定期开展周通报、月排名。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每周对扬尘防控和大气污染防治进行全覆盖、拉网式的督查检查。同时,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激光雷达扫描、无人机高空航拍等先进技术,精准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源,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防控。强化科学预警预判,发布《昆明市环境空气质量扩散条件预判周报》,预测预报能力从2015年的预报两天上升到2019年的预报一周。
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空气质量优184天,良172天,轻度污染9天(外源污染1天、臭氧污染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5,同比下降6.5%。排名168个城市第15名、省会城市第5名。
生态环境部预测,2020年气象条件整体偏差,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提前谋划、采取措施应对,落实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开展周通报、月排名。开展春夏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着力解决以臭氧、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问题。加强工业企业污染排放监管,加快城市建成区及周边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或关闭退出,抓好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火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淘汰。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遥感监测系统建设,做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控,淘汰高排放汽车1000辆。
昆明瀑布公园。记者周密摄
净土
完成495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调查
昆明全力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十条”实施调度管理及评估考核。完成495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现场调查。开展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整治等专项整治。重金属排放量较2013年排放基数削减14.49%,完成12.09%减排目标。
今年,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强化“土十条”实施调度管理及评估考核,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昆明市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目标任务,提前做好迎接全国人大执法检查组对云南省执行《土壤污染防治法》情况的执法检查。实施《昆明市打赢净土保卫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开展好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典型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示范。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认真梳理治理思路、落实部门责任,完成县域治理专项规划编制,推进不同类别农村生活污水防治。
推进工业固废堆存场所环境整治,加快长江经济带尾矿库“一库一策”污染防治方案编制实施。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督促加快推进东川区重金属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完成消减目标。
改革
完成40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项
2019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成为西部九省市第三家、云南第一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事实上,昆明为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因子: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改造优势产能,成功做好“加减乘法”。在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业态、新模式上做“加法”;在落后产能上做“减法”,加快淘汰煤炭、地条钢等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生态价值转换上做“乘法”,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发展大健康、全域旅游、现代农业、会展经济等绿色产业,培育楼宇经济、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绿色含量”。这些只是昆明生态文明改革的缩影。2019年,完成年度改革任务40项,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守护“绿水青山”。
探索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建设,理顺生态环境监管责任,探索制定污染源分级分类监督管理办法。发布《2018年昆明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河口水质监测站荣获首批100个“最美水站”称号。优化科研机构设置,开展以水、土、气为要素的环境科研。完成大气、水减排项目67个。
2020年,昆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决定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开展“改革攻坚年”主题活动,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各项改革工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职权明确、上下畅通、便捷高效、监管到位”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作风纪律严”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工作。
目标
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云南省考核要求
2020年,昆明生态环境会更好吗?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目标,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改善,一如既往地成为了昆明市的重点工作。
昆明市生态环境部门将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压实责任强督察、聚力攻坚抓保护、全力筹备COP15,全力推进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快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昆明生态环境系统的力量。
据介绍,今年昆明市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目标任务要达到或超过国家、云南省考核要求。确保全市空气质量总体继续保持优良,达国家二级标准。纳入国家和省考核的水体断面中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40%以上,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优良水体比例分别达到100%和31.8%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较2013年削减13%(东川、安宁15%)。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同时,开展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建设,从自身入手、从内部入手、从制度入手,通过落实环境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加强全过程管理、完善和改进制度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体系,努力实现用制度来规范监管行为、用制度来指导照章办事、用量化来评价工作实绩。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环境监管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做好绿色“加减法”……可以预见,2020年的昆明蓝天更蓝、碧水更清、山川更美。(昆明日报 记者李思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