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呈贡新区创业园:年轻学子追逐创业梦想的舞台

05.05.2015  13:17

昆明呈贡新区创业园,一个为走出校园的大学生提供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

年轻的学子们带着理想在这里落脚,开启奋斗旅程——

追逐创业梦想 释放青春能量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这其中,一支蓬勃的新生力量引人注目,这就是大学生。然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状况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大学生创业率,我国大约为1%左右,而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20%。云南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省毕业生超过15.2万人,年终就业率达到97.1%;自主创业人数为1810人,虽然比上年递增0.1个百分点,约占毕业生人数的1.2%。

随着10所高校入驻呈贡新区,如何拉动大学生就业、引导大学生创业成了昆明市呈贡新区的重要使命。

目前大学城共有师生15万人,每年毕业大学生大约有三四万人。”呈贡新区劳动就业服务局段成良介绍。呈贡区除了对10所高校大学生举办呈贡新区推介会暨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外,还创建了呈贡新区创业园,鼓励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入园创业——免费配备办公室,以及电脑、打印机、宽带网等办公设备,还可以申请到10万元的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并可享受减免税收、免费法律援助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呈贡新区创业园自2011年创建以来,目前已有60个创业团队入驻呈贡新区创业园,带动大学生创业就业300余人,实现产值7353.64万元,税收41.2万元,带动就业350余人。

张旭

把螺蛳湾商城搬上网

初见张旭时,他才从螺蛳湾商贸城处理完事情,赶回呈贡新区创业园办公室。他语速轻快,思维活跃,和记者交谈时,还不断和员工交代各项事项。

在他办公室墙上贴着的“旭日东升 业勤泽恩”几个大字格外显眼,诠释了他创办公司的名称由来:“昆明东恩科技有限公司”和“昆明旭恩科技有限公司”。

他创办的“螺蛳湾商城”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已有2万多户商家入驻,每年有上百万元的营业收入。在大学生创业中,他俨然已成为一个成功典范,在同龄人乃至商圈中已小有名气。

互联网时代的商机

张旭是镇雄人,2007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在重庆某公司工作五年后,26岁的他突然萌生了“想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想法,便毅然辞职,来到自己曾经就学的地方呈贡,于2011年3月12日成立昆明东恩科技有限公司,创立“螺蛳湾商城LSWSC.COM”,泛亚商业联盟?电子商务平台。2013年8月公司业务进行拆分,创办了分公司昆明旭恩科技有限公司,同年旭恩科技被审定为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截至2014年底累计已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00多个。

你要批发商品吗?点击‘商城’,你要是买东西的话,就点击‘特卖’,你要吃饭、洗车等,就点击‘外卖’……”张旭为记者演示了如何在“螺蛳湾商城”里做生意、买东西、开店。记者看到,网站为每个商家都单独做了一个网页,涵盖了螺蛳湾所有商品的名目:服装、日用百货、土特产、珠宝、水果……目前,该电子商务平台有电脑版、微信版、APP版,已覆盖所有终端。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如果哪个商场生意火爆,那才奇怪。”张旭说,电子商务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市场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也在发生变化。

免费”是制胜法宝

张旭认为,在用户至上时代,吸引用户的法宝就是免费,只有免费才能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截至2015年3月底,螺蛳湾商城电子商务平台已经为2.3万家企业、商家、医院、各类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其他各类社会机构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及免费招聘增值服务,还为以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力的广大求职者提供免费在线求职服务。

当时做电子商务的公司有很多家,直接和我们有竞争关系的就有七八家,但到现在只有我存活了下来。”张旭笑着说,除了自己坚定的决心外,坚持提供免费服务是公司发展壮大的原因。

创建虚拟“创业园

现在他们公司正在筹备推出网上“螺蛳湾商城青年创业园”,这是一个虚拟的创业园,把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在一起。以螺蛳湾商城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创建青年创业园,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的表达与呈现。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筹备申请中,“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在5月初正式运营。

张旭认为,传统意义的各类创业园投资大,经营场所固定,可容纳创业团队有限。而网上“螺蛳湾商城青年创业园”的建设和运营,既可以通过网络高效解决各类实体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的各类服务,同时由于互联网创业园可容纳无限的创业团队,并不需要大量重复的实体场地和管理投资,大大节约了重复建设创业园的成本。时间空间由创业者自由安排高效利用,反而提高了创业孵化成功的概率。

未来将辐射东南亚、南亚

早在2011年公司创建之初,张旭就定下了十年发展规划:2015年到2016年,公司将立足于云南,向东南亚、南亚辐射,向国际化发展。到2021年,公司将整体上市。

即将在6月初举办的南博会,非常受张旭重视:“我们公司将在南博会设立展示馆,除展示公司形象外,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东南亚、南亚市场的信息。”他说,南博会期间,大量的东南亚、南亚商户将进入展会,他们公司将有机会和这些商户接洽、合作。

张旭稳步地引导公司向既定目标出发。目前“螺蛳湾商城”除了入驻的2万多户螺蛳湾商贸城的实体商户外,还设了“云南特产馆”和“国际馆”,国际馆中有越南、泰国、老挝、印度、尼泊尔、不丹、菲律宾等18个国家的产品,其中大部分以批发为主。

范红林

从外卖小哥到职业培训校长

范红林之前没想到自己没去当医生,而是当了一个职业培训学校的校长。来自弥勒县的他是云南中医学院中医骨伤学2008级的学生,2013年1月,还没有拿到毕业证的范红林怀着尝试的心理来到呈贡就业园,加盟北京“好学教育”,创办“好学教育昆明分校”,专门发展昆明网络职业教育培训市场。

那时,他想如果创业失败了,也许还来得及去找份工作。

创业不是偶然

2008年,范红林还不知道什么叫创业,但他一进大学就开始利用周末时间打工、做兼职、送外卖、发传单等。范红林说,从2009年开始,国家对创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自己想创业的心被激发了起来。

2012年大四的时候,他决定先做一下创业准备,和两个同学一起运作了一个小项目——做校园软件培训。小项目的成功运作让他获得了不少收获,创业信心倍增。

他说创业不是突然心血来潮,而是因为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也和自己打工和运作小项目的经历分不开。

找对项目很重要

范红林认为创业过程中,找对项目很重要。

其实现在想起来,我能创业成功,其实是很幸运的。”范红林介绍,所谓的加盟其实是非常有风险的。几年运作下来,北京公司很可靠,采取的是北京只负责产品的生产、全国各地加盟商负责市场销售的模式,且有严格的地域保护政策,全昆明市只有他这一家。

他介绍,他的公司主要有建造师、造价工程师、职业医师资格证等难度较高的专业考试培训,主要是通过销售视频课件、直播课时等方式。“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开通直播教学的点,直播的效果比面授还要好,现在来报名的人越来越多,有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的,可以说在同行业中影响力还是蛮大的。”范红林自豪地说,在全国200多家加盟商中,昆明分校获得了第四名的成绩。

员工是最重要的资源

在创业过程中,范红林发现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这也是所有初创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一个名不见经传、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如何保证员工的稳定?

即使是再好的项目,再好的创意,没有员工来执行,那一切等于零。”范红林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亲自去大学招实习生:“一开始先让在校大学生来实习,毕业后再吸引他留在公司。”这样循序渐进地让员工深入了解自己的人品、公司的前景。“最后,很多实习生都选择留下来工作了。

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源是员工。”现在范红林正在完善公司制度,特别是员工制度和办公室制度,他希望未来能留住优质人才。

张锐张圣兄弟

听从内心 奋斗不止

这几天,张锐张圣兄弟俩都在临沧、普洱等地农场里忙着跑业务。7月是杀虫灯和粘虫板销量最好的季节。他们要赶在这之前,为今年的公司销量拓宽市场。

31岁的张锐是广南县人,2013年6月,与小自己三岁的弟弟张圣共同创办了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上了创业路。

2004年,张锐从省农校(现改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进了邮政部门工作。没多久,内心奋斗的渴望,激励张锐把工作辞了,做起农药化肥生意。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一种利用害虫趋光、趋气味、集群的生理和生活特点,用拦截等物理方法灭杀害虫的农资新产品——粘虫板。“这几年,人们都追捧无公害蔬菜,减少农药的使用是一个大趋势。推广使用这个产品符合这个趋势,市场前景一定很好。”张锐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弟弟,两兄弟一拍即合。于是,弟弟也辞去了中铁的工作,与哥哥一起创办了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张锐上学时学的是农技推广专业,而张圣学的是物流专业。“我性格比较开朗,也喜欢出去闯,弟弟内向,心思缜密。所以在分工上,我主要负责前方打前锋,他负责公司日常运转。”张锐说,两兄弟性格互补,在公司的发展上,又能各自发挥专业优势。

开始创业,由于经验不足,资金不足,市场推广不到位,公司艰难运转。张圣说自己当时常常焦虑得睡不着觉,每天与哥哥一起琢磨着怎么打开市场,为公司找到发展生机。

张锐至今还记得公司接待的第一个客户,是一位来自通海的菜农。他了解了张锐的粘虫板后,提出买10张板试试。这个数字给了之前热情介绍产品的张锐一瓢冷水。“10张,那我直接送你吧。”张锐把10张板送给了上门的第一个客户,并忐忑地等待客户的反应。过了半个月,客户给张锐打来电话,再订100张。这个订单,让张锐张圣兄弟俩兴奋了好久。

2013年底的农资博览会,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了两兄弟的公司。那次博览会上,他们收获了总量15万张粘虫板的订单。

一开始,公司采取的是从省外厂家采购粘虫板再销售的方式,渐渐地,张锐发现价格没优势,产品的质量自己也不能保证。于是,去年6月,公司在广南县建起了自己的生产工厂,生产粘虫板、诱虫灯等环保农资产品。今年,公司又在晋宁县建了新厂,引进更先进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猎虫公司与全省60多个县市区的植保站建有合作关系,推广粘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产品。去年,公司销售粘虫板400万张,营业额达600万元。

尹朝林

不要放弃第一个梦想

两年前,我甚至不知道‘石斛’的‘斛’怎么读。”谈起创业前的自己,尹朝林笑了起来。

来自巧家县的尹朝林是云南首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产品销售。今年25岁的他,几年前从四川省遂宁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到过深圳打工。去年1月来到昆明,与舅舅一起创办了云南首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首梦就是第一个梦想的意思,我们希望自己的第一个梦想就能够成功。”尹朝林这样解释公司名字的由来。

公司在陇川县章凤镇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铁皮石斛,在永仁县承包10亩山地仿野生种植石斛,在会泽县大桥乡种植了20余亩玛卡。去年,公司销售了500多公斤石斛鲜条,尹朝林赚了5万多元。

这些钱虽然不多,但是拿到手觉得特别珍贵。”尹朝林说,自己创业获得的收入,那样的喜悦与帮人打工得来的截然不同。创业了,自己就是公司的主人,一切从零开始,石斛的种植技术、功效、市场的发展需要学习,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需要实践,如何让自己的公司发展得更好需要不断摸索。“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这是我在打工的过程中学不到的。创业虽然辛苦,但是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是一个人生发展更广阔的舞台。

选择了创业,就要去闯,勇敢迈出第一步。”这两年,尹朝林带着石斛样品,一个人出门找销路。他先后去过湖北、浙江、上海等地,吃过不少白眼。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4月,在上海凯旋门保健品市场,一位姓李的药材批发商从这个皮肤黝黑的小伙子手里接过石斛,仔细看后决定跟他购买产品。“这是我销售出去的第一个大单,价值2万元。心里真的太激动了,从上海回来后我在德宏过泼水节。那天觉得泼在我脸上的水都是甜的。”他说。

现在公司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是,我们想进一步打开市场后,尝试石斛的深加工,这个领域在省内现在做的人还不多。”尹朝林瞄准了自己的目标,带着他的首梦公司一起逐梦。

记者手记

为大学生“创客”喝彩

青春年少令人羡慕,而他们却急于脱去青春的青涩和稚嫩,急盼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赖。大多数创业者都一身黑西装白衬衫,他们希望给别人留下成熟、干练的印象,而忽略自己年轻的脸庞。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大学生创业说起来轻松,可做起来却不容易。初创的小公司要得到别人的信赖是很困难的,很多人更信赖大公司。大学生创业除了面临资金紧张、经验不足、不受信任等问题外,选择创业意味着你的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没有周末,没有谈恋爱的时间,其他同学娱乐休闲的时候,你也许还在为资金、员工等出现的问题绞尽脑汁去化解。也许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年的努力才能让公司运转更好。

但牺牲并非没有回报,当自己的小公司步入正轨并小有盈利时,自己充满了成就感。他们在和同龄人相处的时候,当同龄人还在热衷于吃喝玩乐的时候,自己的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面对困难自己也能用较平和的心态来应对。

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正在兴起,政府积极推动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的梦想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创业面临的问题层出不穷,这群创业者正用自己的汗水和毅力辛勤耕耘着自己的梦想,我们不禁在内心暗暗为他们喝一声彩。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