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灾后恢复重建执政为民篇:感恩自强建新家园
“房子垮了,精神不能垮!”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心怀感恩、自立自强、同舟共济,从地震灾难阴影中走出来,在废墟上建起安全宜居美丽新家园。走进地震灾区,一栋栋民居在山间奇迹般崛起,一个个安置点飘荡着欢声笑语,地震灾区群众一步一步在废墟上站起来。
加快恢复重建步伐
“感恩奋进,重建美好新家园”、“新房不是从天降,饮水更要思源泉”、“有党的坚强领导,再大的灾难也压不垮我们”……灾后恢复重建启动以来,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一幅幅催人奋进的标语内化为灾区群众感恩自强建家园的自觉行动,凝聚起了恢复重建的强劲动力。
龙头山镇营盘村腰店子社山高坡陡、交通不便,16户重建户拉运建材十分困难。腰店子社小组长王顺华冲锋在前、吃苦在前,直到帮助群众建好房子后,他才开始建自家的房子。“一年多来,社会各界一直在帮助我们灾区群众。作为村民小组长,我更应该主动帮助群众,家家都好了,才是真的好。”王顺华的话语朴素且真诚。
火德红镇银厂村11户困难群众无适合建房的地基,村支书沈礼洪主动挖掉自家的74棵核桃树,无偿提供5.3亩土地作为建房用地。“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只要乡亲们能早日建起新房,这几亩薄地就是用在刀刃上了。”村支书沈礼洪坦然地说。
为方便群众运输建材,龙头山镇沙坝村支书李玉繁协调挖机抢修村组道路,在上级资金还没划拨到位的情况下,自己垫资2500元疏通道路;光明村支书谭德军积极参与抢修进村道路,创新方式率先完成安置点土地征收;为修路而“让路”,谢家营盘受灾群众谢维礼主动挖掉自家的十多株花椒树……在鲁甸地震灾区,受灾群众自立自强、互帮互助建家园的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最好的感恩就是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一年多来,鲁甸灾区群众心怀感恩、拼搏奋进、自立自强重建家园的身影无处不在,成为了声势浩荡的恢复重建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乔迁新居谢党恩
刚刚过去的2015年,对鲁甸地震灾区的30余万受灾群众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在参建各方和社会各界的倾情援助下,30余万受灾群众纷纷告别救灾帐篷,欢欢喜喜住进安全美丽的新房子。
“总书记,我们搬新家了!”“地震无情人有情,乔迁新居谢党恩。”……近日,记者走进鲁甸县龙头山镇甘家寨安置点,水、电、路、绿化带、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群众搬新家时挂起的一条条红色标语依然鲜艳夺目,甘家寨幸存的200多名受灾群众在集镇上最好地块建起新房子、开始新生活。
“大难逢生,是共产党救了大家,吃住不愁,是党和政府帮助我们。每天出门看看这些标语,心里总是暖洋洋的。”甘家寨村民李勤巧动情地说。一年多来,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关爱和温暖,帮助大家渡过了难关,让大家住进舒适美丽的新房子。
在龙泉社区谢家营盘社,地震中失去6位亲人的谢维礼老人也开始了新生活。地方政府和爱心人士不仅帮助老人建起110平方米的新房子,还送来了床、沙发、衣柜、饮水机、电暖炉、液晶电视等各种家具。“没有党和国家做后盾,我这把老骨头不被冻死也被饿死了,党的恩情说不完啊!”64岁的谢维礼老人热泪盈眶地说。
一栋栋安全美观的民房拔地而起,一户户受灾群众相继入住新居,一个个集中安置点充满欢声笑语……一年多来,地震灾区焕然一新,一个个安全宜居美丽的新家园在废墟上崛起。
挣钱过上好日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猴年春节刚过,记者在鲁甸地震灾区看到,入住新居的受灾群众全都忙碌起来。他们有的穿梭在花椒林里修枝施肥,有的重操旧业发展养殖业,有的用自家铺面开起了小卖部,还有的背上行囊外出务工。
“年过了就不能闲着了,政府帮助我们建好了新房子,我们要挣钱过上好日子,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的关心。”等不及过完元宵节,甘家寨村民邹家荣迫不及待地赶回养殖场管理20多只黑山羊。他告诉记者,今年他打算放养与圈养结合,把养殖规模增加到200只,一年下来至少有6万元的纯收入。
在甘家寨安置点,甘家园客栈开启了家庭旅馆的先河。在民房重建中,甘家寨受灾群众甘正权等3户重建户征得指挥部同意,在不改变房屋外观的前提下,把房屋改造设计出10间客房、14个床位,决定经营家庭客栈。“客栈开业10多天来,已经有1000多元的收入了。”甘正权高兴地说。
春节期间,营盘村受灾群众管彦莲一直没有闲着。她和丈夫在龙泉中学门前开了一家小卖部,春节期间一直开门迎客。“现在房子建好了,小卖部生意也不错,争取尽早还掉建房贷款,一家3口吃穿不愁就满足了。”管彦莲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为帮助受灾群众实现就业,鲁甸县还在龙头山镇举办了大型务工招聘会,来自福建、广东、北京等地的20多家企业深入灾区招贤纳士,为灾区群众提供5000多个岗位,2000余名受灾群众在招聘现场签订了意向岗位。
“关怀润民生,感恩催奋进,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一年多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真情帮助下,地震灾区群众张开双臂拥抱明天,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记者 蔡侯友 沈迅 实习生 蔡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