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72号提案的答复
云农科〔2018〕12号
对政协云南省十二届一次会议第472号提案的答复
汪铭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提案,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省农业科技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只有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才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为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一、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一)完善农业科技人才收入分配制度。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研人员待遇,出台了《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实施意见》(云厅字〔2017〕21号),提出健全绩效工资管理,院所高校自主决定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办法,按规定探索实行高层次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转化收益中用于奖励参与研发的科研人员及其团队的资金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等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项目,动态调整。提高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对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的比例应不低于转化收益的50%。为提高农业科技人员工资收入水平,稳定农业科研人才队伍提供了坚强保障。2016年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公益一类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均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委员提出的问题,主要涉及公益一类单位执行财政差额拨款管理问题,建议征询财政部门。
(二)加大基层农科人员财政保障力度。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云发〔2012〕8号)第16条规定:“按照有利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服务三农和有利于调动农科人员积极性的原则,普遍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工作任务明确公益性岗位,合理核定人员编制,保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相对稳定,相关人员工资福利及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保持乡镇农技推广站的相对稳定,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积极开展技能培训,解决职称评定问题,切实提高其待遇水平。”截止2017年底,全省16州市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均被纳入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层农科人员工资待遇得到了保障。
(三)激发农业科技人才工作积极性。 以贯彻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为契机,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云发〔2013〕8号)第十八条规定“科技人员在完成本单位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损害单位利益前提下,在职或兼职服务企业、服务‘三农’,其收入归个人所有”。同时,落实优惠政策,实施向基层倾斜的薪酬待遇政策。自2014年1月1日起,全省乡镇机关事业单位47万工作人员实施每人每月500元的乡镇工作岗位补贴,对县及县以上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连续工作满2年以上的(含2年),从到乡(镇)工作之年起,给予每人每年1万元工作岗位补贴。为调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拓宽农技推广渠道,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供了政策保障。
(四)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 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精神,积极组织专家修订完成农业系列中高级职称任职资格评价标准。全省农业系列的各中、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均按《评审条件》的要求组织开展了评审工作,实现了全省统一标准评价。在职称评价中,对县以及县以下单位的农技人员,放宽了职称申报条件,实行免试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倾斜政策,同时,在学历和年限要求方面也予以放宽。在职称评价中,对论文不作硬性要求,突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业绩和实绩。
二、关于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
(一)坚定主心骨,持续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 一是加强农技推广项目管理。 坚持把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作为改革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农技推广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机制,下大力气强化项目体制机制创新、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和科技示范平台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巩固畅通从“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普通农户”的成果转化快速通道,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应用,让农业科技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二是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依托省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红河州农业科技培训服务中心、临沧市农广校和沪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5家培训机构,通过统一安排、集中办学、专业指导和异地交流等形式,对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在编基层农技人员开展连续5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逐步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是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QQ、微信、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力量,加快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的安装使用,逐步创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给农技推广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为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可靠平台。
(二)用好风向标,不断推进农业前沿技术示范展示推广工作。 一是改革建立“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发布制度。 按照“征集范围面广、专家会审提升、行政发布及时”的路径,改革现行的“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发布制度,实行省州县三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部门分别征集,分别发布,广泛引导农业生产者使用新品种新技术。2018年,以省农业厅文件的形式向全省发布了水稻、玉米、马铃薯、花卉等15类60个主导品种和绿色增产类、资源节约类、生态环保类、质量安全类、其他类等5类48项主推技术,以行政的影响力来引导广大农民选择使用新品种、新技术。 二是发展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制度。 依托水稻、玉米、马铃薯、油菜、甘蔗、蚕桑、茶叶、蔬菜、花卉苗木、水果、橡胶、咖啡、草、生猪、奶牛、肉牛、肉羊、禽蛋、淡水渔业、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2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创新研究成果,按照技术转化的要求,每年组织研究、制订、发布“技术新颖性强、应用操作性好、使用效益度高”的生产技术指导意见,连续五年来,共发布生产技术指导意见71项,为全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是建立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 紧紧围绕高原特色农业的大产业建设,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以“大产业”为单元,按每个项目县不少于2个集成创新示范基地的要求建设,让农民群众“看得见、学得会”,使之成为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基地和农技人员和农民科技培训基地。2017年,全省共建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示范基地243个,其中水果42个,蔬菜40个,生猪32个,牛羊25个,玉米23个,马铃薯12个,水稻10个,水产9个,茶叶8个,甘蔗、中药材、鸡各7个,油菜、花卉、食用菌各3个,其他产业12个。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整体效能的发挥。
(三)注入原动力,稳步加强应用型农业科技项目立项。 一是实施重大科技专项。 为强化农业科技工作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支撑引领,省科技厅以解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形成产业技术研发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发展为目标,组织实施了生猪、牛、奶业、水稻、马铃薯、花卉等重大科技专项12项,投入科技经费1.3亿元,有力助推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二是实施农业联合专项。 2017年,联合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和西南林业大学成立了农业联合专项,明确了联合专项的协议、章程、理事会成员名单、管理实施细则及申报指南,组织开展了联合专项立项工作,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夯实了基础。
三、关于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一)凝心聚力,加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2017年,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甘蔗、油菜、蚕桑、生猪、奶牛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按照“横向打破体制分割,纵向连接科研推广应用”的方法,遵循“技术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原则,结合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新建蔬菜、橡胶、咖啡、茶叶、花卉苗木、水果、草、肉牛、肉羊、禽蛋、淡水渔业、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12个产业技术体系,形成了20个全面支撑和引领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平台。切切实实提升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技的需求创新,有效增加农业科技供给,逐步实现“技术集成、资源整合、效益聚集”的高科技现代农业产业。
(二)齐心合力,提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水平。 一方面,加大农业研发平台的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建设农业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农业类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另一方面,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团队的培引力度。结合人才工作,在农业领域共支持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108个,累计培养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5名、农业领域省级创新团队48个、农业领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657名,引进农业领域高端科技人才20名,有效提升了我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
(三)同心勠力,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2017年,结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启动了省农科院、省林科院和省草地动科院3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先行先试的稳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改革试点工作。3家试点单位制定了5年实施方案获得了批复实施并给与稳定经费支持。2018年3月,省科技厅对试点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3家试点单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先行先试工作,省科技厅将探索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稳定支持的机制和模式,为调整政府部门计划管理职能、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积累经验。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尽管我省农业科技工作取得不少成绩,但由于我省农业基础弱,底子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公益性职能的有效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您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提案》中提到的七个问题,确实是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您也给我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对全省农业系统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助推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围绕这些建议,我们下步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努力。
(一)不忘初心,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创新链和政策链深入融合,加强人才、平台、项目、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的统筹整合,形成对农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产业的科技支撑。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涉农科技项目,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大幅提升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坚持本心,继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继续推进稳定支持农业科研院所试点改革工作,强化改革创新、成果转化、人员激励、政策落实等方面的引导作用,争取每年都由突破,通过试点工作行程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
(三)勠力同心,推动创新激励政策落实落地。 近年来,我省出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励农业科技人员致力创新的政策较多,但在政策落实上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结合科技人才培引、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奖励制度、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实落地。
再次感谢您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与呼吁,也真诚希望你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不断提升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云南省农业厅
2018年6月1日
(联系人及电话:李盛钢 6574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