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农机机械化发展情况报告
一、古城区农机化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区农机化工作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在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惠农、强农、富农政策的带动下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到2015年5月止全区农机总动力16.1万千瓦,拥有各类农用拖拉机8216台(其中:大中型2204、小型6012),大中型联合收割机38台,插秧机8台,各类配套农机具6256台(套),农机总值达到3928万元。2014年共完成机耕面积22万亩(次),机播面积4.1万亩,机收面积7.5万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
二、取得的成效
(一)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农机部门围绕全区农业支柱产业狠抓农业机械化。首先,通过发展农机化突破了人畜力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的限制,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推进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转变了产业化进程。其次,通过发展农机化吸纳了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事农机化服务业,培育了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在农机服务中使他们发家致富,农业机械已经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到2015年初,全区乡村农机作业人员达到9500多人,全年共实现农机生产总收入9000多万元。再次,农机服务业的大发展,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工具带来的成果。
(二)农机补贴政策惠及“三农”,已成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三农”工作,实现“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2008年至2014年我区实施完成中央财政购机补贴资金指标2884.23万元,市级财政补贴17.98万元,农机合作社省级财政补贴70万元(2013年50万元、2014年20万元),共补贴各类农机具11061台套,补贴受益农户及组织达9384户。可以说农机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了社会多方投资农机化,调动了农民争先购机、用机发展粮食产业、加快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提高了农业科技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三)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一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替代出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农村二、三产业或进城务工和从事多种经营。二是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开展农机跨区作业, 延长了农机作业时间,极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业机械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通过大面积推广小麦、水稻联合收割、土地深耕深松、化肥深施、节水灌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施农业、保护性耕作等农机化新机具,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发展了循环经济,减轻了劳动强度,实现了农业节本增效。
(四)农机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增强,“平安农机”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古城区农机部门坚定不移地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构筑宣传教育、源头管理、监督检查三道防线,严格落实农机安全责任制,切实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了农机专项整治、创建文明监理优质服务示范窗口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农机安全生产文件要求,把安全生产管理与农机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农业机械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逐步实现了微机化管理,农机检审率、拖拉机上牌率,驾驶员持证率逐年提高。同时加大了农机维修、供应市场治理整顿,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机商品,积极维护农机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连续几年未发生重特大农机安全责任事故,为全区农业大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农机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机械化投入少
一是农民收入不平衡,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购买农机的能力。从近两年的情况看,虽然农民有发展农机的积极性,自主购买农机具发展生产也成了发展农机投资的主渠道,但由于农民的购买力相对较弱,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围、额度有限,2015年国家补贴额度单机价格不超过30%;加之汽、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农机养护使用支出等费用增加,增加了农机作业成本,影响了农民群众购置农机的积极性,对购买、使用实用山区农业生产的农机新机具的愿望不够强烈,致使农机推广缓慢,超期服役机具更新困难。二是财政对农机化的资金投入不足,在各项农业专项资金中,农机事业所占比例少,导致相对落后。
(二)农业机械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一是部分农业机械老化严重,更新换代乏力;二是运输机械多,农田作业机械少;三是动力机械中小型机械多,大中型机械少;四是农机作业配套机具少;五是低档次机具多,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型机具少,高性能机具少。
(三)农机投入不足,农机推广、培训、安全监理经费困难、缺乏应有的设施设备,农机化事业建设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财政保障。
(四)农机执法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农业机械的增加,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执法难度也不断增加,需进一步加强农机执法队伍建设,强化农机安全监督管理。
(五)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长效发展机制不健全,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发展较缓慢。
(六)机构、编制问题,是农机部门的又一个老大难问题。农业机械管理所是我古城区农业机械主管部门,隶属于古城区农业局,自2003年成立以来至今仍只有一个“古城区农业机械管理所”独立法人机构承担着全区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农机化事业建设的重任,一直没有配置县级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及人员编制。2007年7月区农机管理所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存在着农机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既要承担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又要承担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服务等农机化建设工作,造成行政管理职能与事业技术服务职能不分的情况。同时,我区乡、镇(办事处)一级也一直没有农机管理机构,更无专职农机管理人员,从而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全区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
四、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农机化推广、培训、农机监理专项经费。
(二)政府协调各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县、乡级农机行政执法、农机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和人员编制。
(三)、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建立各类农机手协会,通过协会组织农机手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同时,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使农机大户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进一步加大农民购机的扶持力度,安排市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出台购机贷款优惠政策,给予农机手、农机户燃油补贴,逐步配套农机具保险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机化事业发展。
古城区农业局
201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