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高质量发展背后的民生温度——解码昆明奔向小康的幸福密钥

12.03.2020  10:11

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2位,较2018年的第17位前进5位,超过沈阳、长春等5个城市……在2019年的经济数据比拼中,昆明迎来“高光”时刻。

解码昆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背后是暖暖的民生温度:多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领域,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领域持续发力,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5年来,昆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工作首位,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强化民生保障,一件件落到实处的民生实事,成了昆明奔小康的幸福“密钥”。

财力增长挂钩民生改善

着力抓好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民意召唤使命,担当彰显情怀。多年来,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都投向了民生领域,昆明出台的一系列民生举措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开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互动的新境界。

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昆明先后引进清华附中、北京八十中、湖北黄冈中学等20所省外名校来昆合作或举办学校28所,引进名师206名、名校长27名,“三名”工程实施至今,累计新增优质学位6万余个。

当好高质量发展领跑者,需要城市善治、攻克一批又一批的民生难点热点。

为了解决养老院“一床难求”的问题,昆明市通过制定政策、整合资源、完善设施,着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了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看病贵”问题,市医保局降低了参保人在三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个人支付压力,扩大了重特病患者保障范围。昆明还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等国内一流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产业强市与高质量就业双促进

凸显城市发展磁力

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这是不少人对安居乐业的文艺解读。人与城、人与业如何互动,才能释放出足够的磁力?昆明产业强市的进程中,一些人或许能提供答案。

毕业于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的李迅是一位资深的病害预报、农业气象和遥感及大数据分析专家。2015年,瞄准昆明“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的前景,李迅创立了昆明大蚯蚓科技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正式回国。现在,“大蚯蚓”已经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多种环境传感器及云端管理和大数据分析系统,已经在云南、宁夏、甘肃等地投入使用。对于未来,李迅信心满满。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近年来,昆明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重点发展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重点在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这成就背后,离不开就业这个“最大民生”凸显的城市发展磁力、带来的人才支撑。

市人社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2019年全市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7.12万个、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4.99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6.17万人、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连续多年被省政府表彰。不仅如此,昆明还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企业下岗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2019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4%。

美好生活再起航

办好惠民实事  增进百姓福祉

民生无小事,无论涉及多数,还是少数;民生好图景,既需精准施策,更需合力奋斗、共建共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共享发展,着力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短板”问题,持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动力。

新的一年,幸福可期。昆明将进一步织牢社会保障网,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化养老服务市场化改革,加强残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租赁住房,有效缓解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

不仅如此,昆明还将围绕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坚定不移推进民生领域改革。

就业方面,把稳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鼓励支持“双创”活动,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职业技能提升、转岗培训和失业保障等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教育方面,将继续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三名”工程效应,持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效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昆明计划全面推行基层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同时,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抓实京昆、沪昆医疗合作项目,围绕影响昆明群众健康的呼吸、心脑血管、肿瘤疾病,引入更多京沪优质医疗资源…… (昆明日报 记者李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