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篇】元阳:美丽家园绘新景

21.06.2016  20:57

掩映在林间的美丽家园。

美编 张维麟 制图

飞桥架两山,天堑变通途。

在国际国内各大摄影赛事的获奖作品中,总能见到红河哈尼梯田那美轮美奂的身影。也正是这些作品,让世人认识了元阳。那时,元阳就是梯田的代名词。随着红河哈尼梯田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作为核心区的元阳才被世人所真正认知——她不再只是一种风景,还代表着一个有1300多年历史的农耕文明奇观。

元阳地处哀牢山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发展基础滞后等状况长期阻碍着当地群众的发展之路,“贫穷的美丽”成为当地的写照。申遗成功后,当地党委、政府紧紧抓住蜚声海外后所带来的种种机遇,调结构、抓产业、建宜居、增后劲,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是什么样的勇气,让当地党委、政府敢于将自己的执政能力放于世界的聚光灯下,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又用什么样一种责任感和担当,去努力改变这种现状,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于当地干部忙碌的身影中,在当地群众的认可中,我们似乎从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多个项目共进 打造现代交通体系

雨后的清晨,元阳县南沙镇的气温还是炎热难忍。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白树生坐在办公室里,核实着全县公路建设的最新情况,而下午,县里的又一条乡级公路竣工通车。项目竣工、项目验收……已成为他本月的常态工作之一。

我们目前在建有73个公路建设项目,有19个都将在本月验收。目前元阳通建制村所有油路改造项目都已动工建设,预计今年11月全部完成。”白树生告诉我们他对公路建设的理解:“路修好了,才能有利于元阳的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元阳的整体竞争力。

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元阳县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提出“率先跨越,交通先行”理念,紧紧围绕“把元阳建成红河南部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城乡发展基础,改善群众出行条件。2011年至2015年之间,全县累计完成交通投资4.3亿元,新、改建公路77条865.146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3567.347公里,自然村通路率达99%。

上午8时,县委书记李维已在为下午出差准备资料,他将去成都就机场建设工作向有关专家做汇报。

2013年3月,估算总投资22.3亿元云南哈尼梯田机场前期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11月《云南省哈尼梯田民用机场项目选址报告》获国家民航局批复后,相关的前期工作就高效地运作起来。

李维告诉我们:“公路交通只是元阳构建网络化、复合型、立体式、多点互联互通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为努力实现城市通轨道、南北通航空、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元阳的水运,航空都在积极建设中。

与此同时,城市的配套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水利设施建设为例,“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4.5亿元,是“十一五”的4.8倍。随着纸厂水库投入使用、总库容1142万立方米的丫多河水库坝顶工程完工,东观音山水库的开工建设;过不了多久,水能、风能、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也将展示于世人面前。

多项措施帮扶 确保贫困人口摘帽

车辆沿着刚刚改造好的梯田核心区旅游环线行驶,车窗外,梯田在雾气的笼罩下时隐时现,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在紧邻环线的多依树村委会普高老寨,经营客栈的卢金发正查看当天的食材,虽然现在是旅游的淡季,但老卢似乎并不太为生意担心。

这段时间游人是少了一点,不过我一年的经营成本,过年那段时间就苦够了。”48岁的卢金发是当地农民,以前靠种地和外出打工为生,2012年,听说政府贴息贷款支持自主创业,他便贷了10万元,开起了客栈。申遗成功后,游人接踵而至,让老卢的生意火暴起来,尝到甜头的他又和人合伙开了一个餐厅,雇佣了几个当地的老乡专门经营当地的生态菜。

谈到申遗3年来所产生的变化,老卢滔滔不绝:“以前我在外面打工,一年下来也就是两三千元的收入,现在我一年能进账30多万元,在我们村还有40多家客栈,收入都和我差不多,比起以前是幸福感满满啊。

在旅游环线的另一端,刻着“良心寨”3个大字的石碑在路边格外醒目。在此之上的坡地一端,白小三家的新房即将完工。

每家异地搬迁有3万元补贴,建档立卡的有4万元补贴,银行有无息贷款,自家再贴补一点就够了,压力不算大。”牛角寨乡副乡长张成说:“老百姓的房子盖好后,我们再在产业上做引导,将空置不用的房屋整体打包给公司经营旅游,加上群众自身种植养殖的收入,脱贫应该不是问题。

卢金发和白小三的幸福生活,得益于元阳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措并举实施扶贫开发的措施。申遗3年来,该县围绕“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全力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该县投入专项资金,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民族手工业等;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农户的土坯房、茅草房、杈杈房等危陋住房进行改造;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给予实施职业教育及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6.04亿元,实施整乡推进4个,整村推进319个,受益人口28万人,实现脱贫人数达13.4万人。

多种思路并行 推动旅游健康发展

知名度上去了,旅游业发展了。但如何让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让旅游者看得见美景,领略到文化,留得住脚步?围绕“梯田魂”元素,元阳有着自己的思考。

以传统民居为平台发展乡村旅游是该县做出的尝试之一。按照“政府引导、村组管理、适当扶持、示范带动”的思路,严格执行传统民居建设审批制度,控制建筑面积、色彩格调和外观,将“美丽家园”建设与传统民居保护相融合,投资3.1亿元,带动农户投资2.52亿元,完成了哈尼小镇、“一镇六村”和遗产区35个村寨的美丽家园建设;申遗3年来,投入政府财政资金10.3亿元,对“5个重点村寨、3条考察线路、3个景点”进行综合整治及村寨的茅草顶修缮,建成了景区旅游环线和胜村旅游过境公路,不断加大遗产区生态保护和植被修复力度,实施了水利设施建设修缮、人畜饮水等工程,对哈尼梯田核心区15个传统村落进行改造,有效保障了元阳旅游的持续发展。

今年的旅游旺季,我们要采取游人入园采摘的形式进行销售,这1000亩蓝莓,虽然还不到盛果期,按市场价格每斤70元算,至少可以为我们带来将近500万元的经济收入。”在元山梯田蓝莓有限公司的基地里,管理员曹文成为我们初略算了一笔账。

注重内在文化的发掘,是元阳县在旅游发展中的另一个尝试。“申遗以来,我们成功申报《祭寨神林》《哈尼阿培聪坡坡》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尼古歌》成为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唯一驻场演出节目,让世界领略到哈尼梯田的神奇壮丽、哈尼文化的悠久灿烂。”元阳县旅游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刘梅告诉我们。几年来,该县依托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景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4A级景区等契机,不断推动哈尼梯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内抓建设,外抓宣传的各项举措,极大提升了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同时,“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摄影双年展”,元阳首届哈尼梯田国际越野马拉松,“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创作等活动的举办,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

记者 马喆

相关报道:

红河哈尼人:保护梯田 守望家园

【保护篇】元阳县:保护优先 守护文化遗产

【传承篇】千年哈尼古歌韵味悠长

【创新篇】梯田红米成为高原名片